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唐朝小闲人 > 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矛与盾

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矛与盾(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但是来到这里,就遇到了高句丽非常顽强的抵抗。

高句丽是出尽大半精锐来这里防守,而且因为渊盖苏文过早就施行焦土政策,很好的保留住了高句丽在前线的一部分主力,没有过多的损失。他们依靠各种地势,什么高山河水,统统都利用起来,建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而且渊盖苏文下达的死命令,不能出城迎战,但也不准再后退一步了,没有他的命令,就是死也要死在你在岗位上,并且将他的两个儿子都派了过来督战,我儿子都在前线,你们也没有退后的理由。

因为渊盖苏文他是军事独裁,那么在国内,这军队的待遇自然是最好的,而且此人比较疯狂和暴躁,没什么仁慈之心,将士们也都害怕他,原本这种人是不得人心的,但更加无奈的是,唐军非常仇恨高句丽,这几年唐军动不动就来打他们,也杀了不少人,高句丽将士对唐军也是刻骨的仇恨,落在唐军手中也是死,但如果打赢了,还会得到奖赏,渊盖苏文对于那些敢打,有功之人,还是给予奖赏的,要是打输了,那怎么都得死。

可见高句丽的将士也只有一条路,就是拼命的抵抗唐军。

......

其实这整个计划,都是出自崔平仲之手,一个大唐的平民百姓,他的目的其实就是要吓住吐蕃,为东边的统帅们争取到足够多的时间,但是这人算不如天算,他没有考虑到军中内部的问题,而且裴行俭此时的处境也非常尴尬,别人都不需要再给他面子,他的后台死的死,残的残,不踩上两脚,就算是对他不错了。

而且,东边战事也没有那么的顺利。

各路唐军在刚开始的时候都非常顺利,尤其是在突破辽河之后,那更是势不可挡,光李绩的中军就一连攻下十六座城池,基本上是扫平了这一整片区域。不过随着进入千山山脉之后,唐军的进攻速度就渐渐慢了下来,这山路本就非常崎岖,而且高句丽还在各个山道上面都设防,但是兵力不多,主要就是依靠地势来守,他们也不是要挡住唐军,他们是希望以少量的兵力去延缓唐军的进攻。

那渊盖苏文在打仗方面还是有些能耐的,乃身经百战之辈,他总结了对唐作战的经验,发现但凡出城与唐军直接交战,十有八九都是溃败,而且每一回又都是凭借着地势、城池的防守,才挽回败势的,可见跟唐军作战,是不能着急的,你想要吃它,说不定就变成送羊入虎口,要慢慢跟唐军去耗。

这其实就是矛盾之间的对决。

他这一回见唐军来势汹汹,摆明就是要灭他的,就是下令三军不准在出战,机会再好,也别出门,战术就一个字,防和逃。

守得住则守,守不住则跑,保存自己的实力,千万不要去跟唐军硬拼。

李绩是见招拆招,将部队分散开来,在山路间迂回作战,不从正面进攻,绕到后面去打,一连攻破三座要塞,可惜的是,那些高句丽士兵见守不住了,就往山里面跑,没能将他们全部消灭,但不管怎样,李绩大军还是来到鸭绿江地区,这也是平壤城前面最为重要的一道防线,是核心地带了,此地山水相连,易守难攻。

其实最南边薛仁贵、高侃所部在李绩前面就已经打到了鸭绿江边上,因为他们是沿着海岸线进军,千山山脉在南边地势是最平坦的,再加上补给就在边上,无忧无虑,故此他们进军是最快的,此时正在围攻鸭绿江最南边的一座城池,大行城。

与此同时,其余的几路唐军也纷纷压倒鸭绿江地区,纷纷对这地区展开猛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