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地中海霸主之路 > 第五章、年度预算

第五章、年度预算(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反正他们的经费是少不了的,契科夫淡定的说:“教育部决定1918年再扩建一所大学,仍然是以理工科为主,届时我们全国的高校就达到了五所,每年可以招收大约四千名大学生,这将大大缓解我们高级人才的不足!

同时,我们还要扩建十五所高职院校,包括三所医专,届时我们的高职内院校就将突破五十所大关,每年可招收学生十万人……”

好吧,为了节省开支,斐迪南不得不在保加利亚搞精英化教育,后果就是保加利亚的大学生是凤毛麟角。

实际上现在保加利亚就连建立一所大学,都必须要经过国会讨论通过,才可以实施。而建立高职院校,这个只要教育部自己批准就可以建立了。

两者之间的待遇也是天差地别的,最明显的就是建立一所大学,投入的资金是都是以亿为单位的,每年的财政拨款也是以亿为单位的!

发展重工业不同于轻工业,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根本就不能够建厂,现在的保加利亚已经过了当初那个亏本打基础的年代了,也要考虑经济效益了。

比如巴勒斯坦地区,拥有天然气4920亿立方米、石油1.84亿桶、煤1850亿吨、铁4.3亿吨、铝土7400万吨,还有大量的铬矿、大理石等。

就具备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条件,同样这里也有一个弱点,就是缺水只有在沿海平原地区才有足够的水源,那么工厂的选址就非常的重要了。

这也是工业部为什么要将保加利亚的重工业东一个西一个的放了,实在是受原材料出产地所限。

有的地方适合炼钢,有的地方适合炼铁,根本就不能把这些企业凑到一起。

而建立一所高职院校仅仅只需要上千万,每年的运营费用仅仅只需要几百万列弗,双方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要培养科研人才,怎么可能不砸钱呢?所以现在保加利亚全国的在校大学生总人数还不超过1.5万,就要花费高达5亿列弗的经费,人均教育成本已经超过了3.33万列弗。

当然,这笔费用也包含教授们的科研费,还占据了一大半,否则保加利亚政府还真的开销不起。

比如巴勒斯坦地区养活一家大型钢铁企业,后面都必须要从外面运铁矿石进来,当地的铁矿石资源仅够初起消耗。

当然短时间之内不用考虑,以20世纪初的生产力,年产钢铁百万吨就是大型企业,够用好些年了,后面大不了从利比亚海运过去。

由于资源的不集中,未来保加利亚的重工业想要集中起来,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矿产资源上来说,保加利亚开发非洲是早晚的事情!

工业部完了,就轮到了教科部,在预算分配的时候教育和科研绑在了一起,这个也分不开,总不能让高校旗下的科研机构上面有两个老大吧?

实际上保加利亚的教育部和科技部已经是一个部门了,连办公大楼都在一起,只不过挂了两个牌子,合并只是时间的问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