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命水浒 > 第三百二十九章:天启八年

第三百二十九章:天启八年(第3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土豆亩产1200斤,约是20石。

红薯亩产2000斤,约是33石。

这种碾压性的产量,让三种作物推广迅速。玉米茎叶粗大,还可以作为畜牧饲料,因此在蒙古草原、东北平原地带广泛种植;而土豆和红薯可以在山坡、河套、黄土高原等半沙化地带种植,不用占用平原良田。

作为西域来说,那里的地域特性,比较适合种植玉米和小麦,实现两年三熟。还有土豆和红薯,在半荒地也可种植。还可以间种大豆、棉花。

玉米亩产13石,150万亩的产量就足够养兵150万人。但是玉米面的口感不佳,冬小麦亩产2石,150万亩也能产300万石,和玉米面掺和着吃,又能养兵30万。

粟米亩产240斤,约是4石,

大豆亩产300斤,约是5石,

高梁亩产300斤,约是5石。

大宋顶峰期拥有耕地亿亩,巅峰期每年可征收农税4600万石粮食。

经过八年发展,如今五谷中水稻和小麦产量有了巨大提高。

土豆和红薯更是人畜皆可食。

而大豆和棉花种植,一是可以恢复土地肥力,二是可以转化食用油。大豆和棉花籽都是榨油的良品,豆饼还可以用来喂马喂牛,非常适合西域这种游牧农耕交集的地方。

策略二,就是继续提升交通速度。

长安通向西域天山和塔里木,有劳工们修建的土质直道,直道每隔五十里有一座驿站提供饮水和食物,可供骆驼商队和运输车队通行。但使用的依然是畜力运输。

随着交趾臣服,占城纳贡,占城稻被引入华夏之后,水稻产量提升到了亩产400斤,而且在江南可以一年两熟,岭南则可做到一年三熟。是华夏不折不扣的第一主粮。

小麦作为五谷中产量最低的一个,却又是北方最不可或缺的一种作物,原因就在于它可以秋季播种,夏初收获,是唯一可越冬的农作物。而且小麦粉口感极佳,即便产量低也不愿放弃。这八年来,经过系统选育良种,挖掘水渠灌溉,圈养家猪收集粪便,推广新型深耕农具,小麦的产量从120斤亩产,提升到了240斤,翻了一倍。即便距离后世动不动亩产一千的良种还有很大差距,却也让百姓高呼天道庇佑了。

而粟米、大豆、高梁的产量则难有大的提升。且面临严重的挑战。

新引进的玉米、土豆、红薯,等经过系统兑换出来的种子,自带改良效果,虽未达到后世那种亩产高度,但是产量也非常高。

玉米亩产800斤,约是13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