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命水浒 > 第三百二十六章:天启六年

第三百二十六章:天启六年(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即便将来有新的劳动力,也将优先向边疆移民,去占领新的农田,为帝国守住边疆,而不是进入工厂。

所以,在蒸汽机发明提升工作效率之前、在五百万工厂劳动者生育出更多子女进入工厂之前,帝国的工业已经没有继续扩大的打算了。

在商业方面:

工业为商业提供了更多产品,商业销售将工业产品变现。

便利的海上交通和陆地道路,让各地的特产互相交换。东北的人参、貂皮、鹿茸;蒙古的牛羊肉、高丽的虎鞭、扶桑的鲔鱼、大连的海参、盱於的龙虾、阳澄湖的大闸蟹、徽州的臭鳜鱼......各种物品实现南北交流。

国家办企业将来必然会出现各种贪污腐败、人浮于事、近亲繁殖等问题,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晁盖需要利用的就是它现在的进步性,来打破封建社会手工业行会抱残守缺的陋习,让先进技术和大规模生产给国家发展增加动力,为百姓生活带来便利。

就像现在:

大规模建设晒盐厂之后,以前昂贵的食盐变得便宜了。

海南岛和交趾大规模种植甘蔗后,白糖也开始走进各大城池的店铺。

红砖、水泥大量投产后,泥土房子逐渐被红砖瓦房取代。修筑城墙与河堤也可用水泥快速建设。

甚至远销海外。

瓷器厂、丝绸厂、茶叶庄园的扩建,更是提高了对外贸易的份额,在南洋和西域贸易中,赚来了大量金银财宝。

商业的繁荣,带来了财富的同时,也开拓了汉人的眼界,许多关于海外的故事在中原被编排成了茶馆酒肆的评书、舞台上的话剧、戏曲......

在财税方面,因为帝国财税较轻,但一年的财税也已达到了七千万贯,每年都有大量财政盈余,以应对各种天灾人祸。

钢铁冶炼厂越来越多后,铁器变得很便宜,各种精铁器具出现在田间地头和百姓厨房。

根据历史上珍妮纺纱机制造的华夏纺纱机在羊毛产地蒙古、棉花产地河南山东、麻布产地巴蜀、丝绸产地江南都设立了大量纺织厂,让衣料价格大幅度下降,让华夏百姓都能在年底买一上几尺布做一身新衣。

.......

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欠缺的是更多闲散劳动力和蒸汽机等新动力的发明。蒸汽机正在被帝国的高级匠人们研发中,各大城池的市井百姓已经有将近五百万人进入各种工厂和矿场劳动,闲散劳动力目前已经所剩不多。

大量的劳动力被集体农庄留在了农村。晁盖当然不会为了解放劳动力对农村推行什么“圈地运动”和“羊吃人”运动。现在的主要矛盾,不是工厂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而是帝国有大量闲散土地无人耕种的问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