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命水浒 > 第二百九十三章:科举考试

第二百九十三章:科举考试(第4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些毕业的学子自然不能让他们闲着,而且建国至今,虽然在梁山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考试选取县令,但影响力有限。

所以晁盖决定在天启四年七月,开展一次全国范围的“科举”考试,录取人员六百名。考中的人员直接进中枢的三局、十二部、督察院工作。

没有考上中枢的人员也不必气馁。以后每年的十月份,将在各省省会城市开展一次“公职人员考试”,录取名额由各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考中人员进入各县、州、省部门任职。

“科举”与“考公”相结合,不但扩大工作职位,解决了人才出路。也为普及教育减轻了阻力。

不久,吴用、萧让、宗方到来之后,晁盖将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

而要对抗文人的专权,堵是堵不住的,最好的方式还是要疏导。后世就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模板,那就是“普及教育,开启民智”。

封建朝代对“开启明智”畏之如虎,一是皇帝害怕百姓有文化,造反起来更凶猛;二是文官阶层害怕读书的人多了,“知识分子”的身份就不值钱了,而且“官位”是有数的,读书的人多了,竞争也就大了。

后世那么多“公知”不也如此吗?用一些毒鸡汤来欺骗百姓,装出一副高大上的样子,其实满腹精致的利己主义,他们也从来没有把人民放在眼里,只是把人民当成“可怜的愚民”。

但随着新时代人们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辨别能力加强,这些“公知”们慢慢就骗不动了,这就是“普及教育,开启民智”的作用。

晁盖作为后世来人,明白这个世上没有千年不败的王朝,兴盛与衰落是历史的必然规律,谁都躲不过。所以他也没有想过让老晁家万世不移,千秋万代,那根本不可能。能在历史上留个好名声就不错了。

三人认真倾听之后,又商量了一些细节,最后决定尽快将“科举”与“考公”的章程制定出来,尽快发布出去。

尤其是召开华夏第一届“科举”的消息,必须尽快发布,让那些有志学子能有足够的准备时间。华夏帝国如今疆域辽阔,南北纵横一万里,不便的交通条件,偏远地区的学子得到消息就需要立刻向开封进发,才能赶上明年七月份的考试。

所以,

害怕民众造反的皇帝,绝不是个好皇帝。如果被开启明智后的百姓推翻,说明他活该灭亡,早点退位让贤,还能让民族少受点苦难。

害怕读书人太多的文臣,绝不是个好文臣。不肯面对竞争,又看不起百姓,只想构造一个小圈子,搞门阀、学阀、近亲繁殖,迟早得下台。

因此,

晁盖从天启元年便开始搞普及教育,并在梁山泊内建立数所帝国大学,集合一些学识比较高的学子就读。目前毕业人数已经相当可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