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命水浒 > 第一百九十二章:燕青求援

第一百九十二章:燕青求援(第2 / 7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有了钢铁厂的钢筋、水泥厂的水泥支援,修建跨河桥变得更加容易起来。用时半个月时间,一条横跨洙水河南北,宽达三丈,长达三十丈的桥梁建设完成。

这时,晁盖率领的修路队也正好修到这里,跨过洙水河,继续向嘉祥县延伸。宋万、陶宗旺则兵分两路,继续率领工程队,向下一条河前进,提前去建设桥梁。

六月三十日,济州至嘉祥县道路完工。

七月初五,济州城到汶上县的道路完工。

晁盖从二十万俘虏中吸纳了4万天命值,从嘉祥县吸纳1万,从汶上县吸纳1万。本月结算给了66万财富。

而此时陶宗旺则是在他们前面铺设桥梁。

济州城与嘉祥县之间,有一条洙水河。

洙水河上原本的是一座木桥,只有一丈宽,承担着洙水河南北两侧人来人往的重担。可这样的小桥,完全不符合晁盖的规划。

特别是道路修补拓宽之后,宽达十丈的道路将来一定会车马人流量巨大,如此木桥,根本无法持久。

所以宋万、陶宗旺在十日前便带着工程队先行赶到这里查考,准备修建一座长达三十丈的石桥。

拿出15万点养军,拿出10万点养俘虏。还盈余41万。

果然,无论在哪个年代,干工程都是来钱最快的。再干一个月,在秋收之前,晁盖有信心将每月的天命值提升到75万!

在晁盖忙着修路时。《华夏半月谈》第二期也开始刊发,讲述了晁盖半个月来与工人同吃同住,修补拓宽道路200余里的故事,晁盖还写了一首打油诗,李清照见之兴起,也兴致勃发的刊登了一首小词。

京东两路各州县。每个州府免费发放500册,每县免费发放100册。很多人都在讨论里面的内容。

这种专业性的工作,俘虏们无法承担,只能是有经验的工程队进行。

宋朝建桥技术已经很成熟,有“筏形基础”和“种砺固基法”等多种技术。宋万和陶宗旺商议之后,准备在洙水河中筑起十根石柱,用作桥墩。再用钢筋混凝土制造预制板进行铺设。

不过五天时间,两岸各长五丈的石质岸基和桥墩建设完毕。

这时候,十艘木船也建好了。开到洙水河中间,投石锚固定。然后工匠们在上面向河底打木桩,再采用“筏形基础”和“种砺固基法”浇灌碎石和水泥,浇灌成桥墩。

待桥墩彻底凝固之后,在上面铺设经过晾晒干透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最后再铺设一层水泥平整地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