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唐朝最佳闲王 > 第七零二章:皇帝拍桌子

第七零二章:皇帝拍桌子(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书院本身是没有利益的,但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却本身就是利益。

四大书院为什么成为四大书院?为什么能成为大唐顶尖的四座学府?

还不是因为他们属于朝廷直管单位,所有的经费都来自于户部直拨,朝廷整颗心都在这四所书院,所有的优秀人才,都抢着要进入这里,他们的学生素质,随随便便拉出来一个,都能吊打其他书院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

拥有这么好素质的学生,加上又是亲生的,朝廷自然会偏心一些,每年的科举名额,四大书院加起来就占据了六成。

十个人里面有六个可以参加朝廷举办的科举,这意味着什么?放在那些普通书院中,五十个人里也未必能有一个可以参加的。

于是,四大书院接连而生,天下间近万座大小书院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冒了出来。

这些学生一部分被补充进了官府,最早的一批,现如今已经可以在州级官府担任二把手了,而余下的那些,则是投入了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当中去了。

看看大唐每年不断腾飞的财政收入,生产总值,看看那一件件不断冒出的科研成果,现在谁还敢说,这是无用的?

当然,对于某些人来说,这的确是无用的,因为夺走了属于他们的权力,夺走了属于他们的荣耀,他们的传承。

但对于整个大唐来说,这是最好的结果。

而这些人就算没有通过最终的考核,他们也会通过地方官府的考核,进不去朝廷,就去地方上。

而四大书院的学生,同样是各地争抢的对象,大唐举国之力培养的学生,各方各面都要远超其他书院的学生,他们的前辈已经在各地证明了自己,证明了四大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能力。

李承光很坚定,在决定要上奏在广州设立广州书院的想法之后,李承光便直接发布了太子令,要求安南地区各州县开始选拔人才,并且严格按照标准去评选。

而另一方面,李承光则是将这个想法进行了细腻化的处理,加上身旁有马周和魏徵两位能臣辅佐,短短不到五天的时间,一份相对完整的计划就这么新鲜的出炉了。

再然后,信使携带着这封关乎整个南方命运的奏疏,以最快的速度飞往了长安。

信使往来需要时间,朝廷审核批复也需要时间。

在广州设立书院,这不是一件小事情,这需要牵扯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别看只是一座书院,但却牵扯到了巨大的利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