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唐游侠儿 > 第397章 雏龙

第397章 雏龙(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陛下,做皇帝的,哪里能整天考虑什么公平不公平?”长孙无忌也是习惯了说一不二,立刻不屑地摇头冷笑,“陛下这会儿,应该考虑,如何处置阿史那斛勃,才对大唐最有利。死去的人毕竟活不过来,而日后,陛下还需要阿史那斛勃的儿子坐镇金微山!”

这话,说得可太像教训小孩子了。登时,李治心中就冒起了火星。然而,想到父亲去世之前对自己的叮嘱,他笑了笑,继续礼貌地回应,“可使团上下,毕竟是为了大唐而死,朕既然做了皇帝,就不能让他们死不瞑目。而万一日后其他枭雄看到阿史那斛勃闹成这般仍旧不会被杀,也会对律法丧失了畏惧之心,争相效仿之。”

“陛下可以厚待失去使者和随从的家人,并派人晓之以理。”长孙无忌也迅速意识到,自己说话的态度有点生硬,笑着给李治出主意。“就好比两军交战,我方将士战死沙场再多,抓到了敌将之后,也不能因为他杀了我方将士就处以极刑。而是要考虑这个人是否对我方有用,杀了他和留下他,到底哪个选择对大唐更有利。”

“陛下,阿史那贺鲁虽然还没有正式造反,却已经派兵去救援过阿史那斛勃。他的儿子,就在被我军阵斩的贼寇头目名单之内。”不希望看到李治与长孙无忌两个发生争执,崔敦礼想了想,主动在旁边补充,“杀了阿史那斛勃,阿史那贺鲁就知道自己没了退路,只会反得更快。而留下斛勃,阿史那贺鲁就会存了侥幸之心,日后陛下派兵征剿他之时,他和他麾下的将领,抵抗之心也未必太坚决……”

“为何不是阿史那贺鲁看到阿史那斛勃无论犯下多大的罪,都能逃得性命,反而会更坚定一条道走到黑呢?”李治迅速将头转向褚遂良,非常认真地向崔敦礼请教。

“陛下,微臣以为,英国公的话不无道理!”右仆射褚遂良闻听,眼神顿时一亮,笑着对李勣的观点表达赞同,“颉利是突厥的真正可汗,他归降大唐,意味着突厥从此成为大唐的臣属。那车鼻可汗,不过是阿史那家族的旁支,官职当初也不过是个伯克。趁着大唐休养生息之际作乱,才僭称可汗,哪有资格跟颉利相提并论?”

“微臣附议。”左仆射崔敦礼想了想,也笑着补充,“郊迎与献俘太庙,都是国礼。将士们平叛,着实功不可没。然而,车鼻老儿,却没资格让陛下如此郑重对待。”

“这……”李治顿时有些犹豫,一方面,的确想让凯旋归来的高侃和薛仁贵、姜简等人,享受到应得的荣耀,以激励其他将士效仿。另一方面,也的确无法否认,车鼻可汗这厮,充其量就是一个土匪流寇,份量跟颉利可汗的确差了不止一点儿半点儿。

“两位仆射的话,倒是也在理。”长孙无忌见状,赶紧笑呵呵地打起了圆场,“一国不能灭两次,颉利被擒,意味着突厥已经灭国。剩下的无论哪个姓阿史那家族的人再起兵,也都是我大唐境内的叛匪,没资格被视为敌国之君。不过——”

从李治脸上看出了几分失望,长孙无忌又拖长了声音补充,“不过,将士们千里平叛,着实功不可没。陛下,可否折中一二,昔日诸侯以王命讨不庭,献俘于天子。近代将军征伐克捷,亦用此礼。阿史那斛勃辜负先皇之恩,没资格去太庙走一遭。但是,陛下仁孝,可以命令高侃等有功将士,押着这厮从朱雀门前横穿长安城,然后前往先皇陵墓之前谢罪。”

“微臣,微臣……”崔敦礼虽然能言善辩,反应速度却没那么快,说话立刻打起了磕巴,“微臣是从以前的旧例推断。先皇没杀突利可汗,才有许多突厥将领主动为大唐效力。先皇宽宥了颉利可汗,才有许多阿史那家族的人,拒绝响应阿史那斛勃的召唤,主动与其划清了界限,甚至向先皇请缨带兵讨伐之。”

‘可阿史那斛勃最终还是……’李治无法接受崔敦礼的诡辩,本能地想以车鼻可汗为例,来反驳对方。然而,话到了嘴边上,却又想起来,自家父亲去世之前已经主动承认了错误,作为儿子,自己不该揪住父亲的过失没完没了。于是,又快速改口,“可最终,还是有人辜负了父皇。”

这话,可太对李治胃口了。让凯旋将士押着车鼻可汗横穿长安城,非但可以羞辱此人,并且还能让高侃、薛仁贵等将士,接受长安百姓的夹道欢呼。而自己的父亲,临终之前还对车鼻可汗的叛乱一事耿耿于怀,将此人押到陵前向父亲谢罪,也可以让父亲在九霄之上更为安心。

当然,通过此番运作,李治自己身为大唐皇帝,又一次于万众面前,展示了存在。那属于添头,可以心照不宣。

当即,李治就欣然作出决定,按照自家舅舅长孙无忌的意思来办。不过,接下来长孙无忌的建议,却又让他轻轻皱起了眉头。

原因无他,长孙无忌竟然不希望他在父亲的陵墓前,宣布将车鼻可汗处以极刑。而是劝他封车鼻可汗一个官职,将此人圈养在长安城内,以备日后不时之需!

“太尉,朕明白你的意思。万一将来漠北再有其他突厥人闹事,便将车鼻可汗放出去撕咬一番。”尽管心里头感觉不是很舒服,李治仍旧非常礼貌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可如果朕放过他,岂不是对被杀的使团上下太不公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