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大国崛起从1884开始 > 第九十二章 铁路建设

第九十二章 铁路建设(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按照早先制定的章程,一旦中央向他们下达战争动员的命令,这些分布在各边疆区的建设兵团就将在第一时间开始接受就近的军区司令部的指令。

在整个东北陆续逛过一大圈后,陈泽宇终于在2月15曰这一天接到了首都发来的电报并于当天搭乘新建成的京沈线铁路踏上了回归燕京的行程。

……

坐在装潢考究的专列座椅上,陈泽宇看着面前的电文心中不由得暗暗发笑。

他能够想象的到英国人窦纳乐爵士如今是该怎样的急不可耐,燕京方面之所以现在才回信也并不是故意要耍弄这位爵士先生,而是完全按照政斧政务步骤的轻重缓急来办理罢了,原本就该在陈泽宇这边处理完重要的行程事务后才能轮到这位来自英国的窦纳乐公使。

在结束了对刘进一等大批复员军官的探视后,陈泽宇又于2月初视察了东北各支生产建设兵团的运作情况。

早在两年半以前,根据共和国最高元首陈泽宇亲自下达的命令,中央政斧便在南洋征召了30个师近70万人的后备役部队。在不久后,政斧又以这70万后备役兵员为骨干,征召了近千万大陆的淳朴农村青年,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数量庞大的国内生产建设兵团。

除了疆省与北蒙地区的一部分人员,这些兵团的大部分又都是在东北地区进行屯垦,在没有放下军事训练的同时,这些生产建设兵团又在进行着长年的农牧生产活动。

经过两年来的建设,这支数量高达500万人的东北生产建设兵团利用机械化的手段,沿着中俄界河黑龙江与东北的各条江河先后修建起大小水库455座,灌溉设施6000余处,开掘了25570条大小渠道,总长度达到17。2万公里,其规模之宏伟,成绩之巨大堪称世界奇迹。

到如今,他们在东北已经拥有了大中型农场、军马场、林场、牧场、渔场1072处,总开垦耕地面积将近800万公顷,以亩计算也就是1。2亿亩。再加上东北地区复员军人、移民以及国营公司和外东北武装垦殖移民所拥有的土地,整个内外东北在这两年间就已经共计开垦出了3亿多亩耕地。要知道此前整个清国全国所拥有的耕地也不过就在15亿亩上下,东北这些新开垦的土地等于硬生生的就将共和国的耕地面积给提升了20%,而在这其中,很显然生产建设兵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中坚作用。

对这名英国公使先生的来意,陈泽宇其实也早已知晓。

随着柴油拖拉机和各种其他农业机械的大规模投入,在塞里斯国家耕地不断增长的同时,越来越多国内的地主老财们开始不情愿的发现国内的粮食价格开始不断走低,自己的收入也不断缩水。截至到1897年年末塞里斯国内的小麦价格就已经跌破每吨30华元,而按照国内现行的《农业特别限制法案》,凡是个人拥有超过1000亩非机械化耕作土地的话就必须上缴重税。这种情况在大量解放农村耕作人口的同时,也逼迫着各地的地主将视线逐渐转移到油水更多的工业领域,而在国内移民政策加快实施的前提下,这种情况开始变得越发明显。

除了耕地上的成就,东北呼伦贝尔地区的生产建设兵团还因地制宜,在当地建设了上百座大中型牧场和马种改良基地,在给国内提供了大量生鲜肉类的同时,又解决了部队长期以来的高品质军马需求问题,2年来前后陆续给共和国各军分区提供了一万多匹优良战马和四万多匹驽马。

在对各地生产建设兵团的情况表示满意后,陈泽宇又对各个兵团的团长(非军事单位)进行了通报嘉奖。除此之外,陈泽宇又对生产建设兵团的军事训练作出了新的要求。

尽管不是隶属于共和国陆军编制上的正规作战部队,但这些长年驻扎在边疆地区的生产建设兵团仍旧具备着非常浓厚的军事色彩。就国外的各界观察人员来看,这些分布在塞里斯北方边疆区的建设兵团,无论是从组织构成、人员素质,亦或是服装及配备到个人的武器装备来看,这些生产建设兵团完全就是换了个名义的前线作战部队。

他们猜的并不算错,这一陈泽宇的得意之作就是在于帮助共和国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一支常态化,同时耗费又较少的后备部队。事实上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就是来源于共和国国内的后备役兵员,在加上足够的装备和训练,一旦真的遇到战争情况,这些数量庞大的建设兵团在瞬间就能变身成为可靠的正规作战部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