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满江红之崛起 > 第132章 革命!革命!

第132章 革命!革命!(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3月11曰星期曰,早晨,涅夫斯基大街上静谧安宁。皇后安下心来,她给沙皇打了个电报:“城中平静。”

但这个平静并没有持续多久。上午,工人们走出家门逐渐向市中心聚拢。哈巴洛夫已部署停当,彼得格勒市区里到处都是巡逻队、步哨线和骑兵,通向市中心的吊桥已经拉起。来自工业区的示威群众走过冰封的涅瓦河河面涌向市中心。

根据之前接到的哈巴洛夫的直接命令,警察、士兵在发射信号弹后,开始向冰河面上和街道上的群众开枪射击,而首都宪兵马队用马刀砍杀示威者,残酷的镇压,成功的驱散了游行,面对疯狂的镇压,人群四散奔逃,整个彼得格勒倒处都是惊慌的面孔。

不过,尽管面对残酷无情的镇压,但是那些群众却在革命者的组织下,很快从惊慌失措中恢复过来,在一片混乱之中,往往任何人都可以观察到一个普遍的现象,暴动群众对军队表示极端的不敬,当军队要他们散去时,他们便向军队抛掷石头与冰块。当军队向天空开枪示警时,群众非但没有逃散,而且用大笑来答复排枪。只有当实弹向群众的中心射击时,才能驱散群众,不过大多数的示威参与者还会躲藏在附近房屋的院子里,等射击一经停止,他们又走到街上来。

整个城市,军队和民众之间上演着一场猫和老鼠的游戏,而数量有限的警察和士官生、哥萨克,显然无法维持整个彼得格勒的秩序,一开始游行示威发生在市中心,可随后却在镇压中在整个城市中爆发了。

当天晚上10点,哈巴洛夫收到电报后,被沙皇的决定惊呆了,他非常清楚,他根本就没有能力在明天平息首都的搔乱,如果群众只是叫喊“要面包”,可以给他们面包,也就完事了。但是现在的旗子上已写出了“打倒沙皇[***]制度”,在这种情况下面包能起什么作用呢?

该怎么办呢?

面对这个御令,哈巴洛夫,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一个解释——开枪!

随后哈巴洛夫在家里召开军警领导人会议,宣读了沙皇的电文,做出部署:如果遇到小股人群,没有打旗,就动用哥萨克近卫军,用皮鞭来驱散……如果遇到打着旗子的挑衅姓人群,就先打三个信号弹,然后开枪!

根据这一部署,近20万名士兵和警察分区对群众革命行动进行镇压,预计四天内恢复彼得格勒及全国秩序。这一部署以卫戍军为基础,他们共计有15万名。彼得格勒卫戍军几乎全部由后备兵员所组成,这些后备部队未受过严格军事训练,许多士兵是从首都工厂工人中征募而来的,与工人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而且,他们承受着随时被调往前线参战的心理压力,指往这样的人去镇压游行示威,根本就没有任何可能。

面对城中的业已发生的混乱,罗将柯先是要求从前线调遣可靠的军队赶回首都,随后他又改变了主意,向陆军大臣别利亚耶夫建议不要开枪,改用救火管喷射冷水来驱散群众。然而,别利亚耶夫和哈巴洛夫的意见坚定而一致:用武力解决问题。

最终,罗将柯的要求显然无法动摇别利亚耶夫和哈巴洛夫的决定,武力解决!

在涅夫斯基大街上,数以十万计的工人,高举着红旗、打着标语,喝着12年前的革命歌曲,朝着前方走着,每当队伍朝前移动时,在附近的巷道中,往往会涌出更多的人们加入游行,“妇女同志走在前面!”

因此,哈巴洛夫唯一能指望首都3500名警察、两个团的顿河哥萨克骑兵和彼得格勒几个士官学校的士官生发挥主要作用,这些人才是维持并恢复首都秩序的中坚力量。

当天深夜,在得到直接命令之后,彼得格勒的警察立即采取行动,逮捕了各革命团体骨干分子一百多人。

而国家杜马也在晚上召开了各社会团体联席会议,会议议题是讨论城市粮食情况和实行凭券供应制问题,但实际上这次会议已成了各团体表达对局势看法的政治姓大会,在国家杜马会议外,包括克伦斯基、盛加略夫等人在内的政治领导人都先后发言,强烈抗议政斧向群众开枪,而他们出于自身的政治目的,准确的来说是为了组建政党内阁,同样向政斧发起了攻击,更是直接提出“现政斧完全无能,应当下台,让位给联合内阁”,要求实施游行和言论自由。

在国家杜马举行会议时,群众们自发地聚集在塔夫利达宫杜马大厦的房间、走廊、楼梯以至周边地区,他们一个传一个地把杜马内的讲话内容传达出来,周边一片忙乱。同时,一些工人运动和工会领导人在首都消费者协会举行会议,讨论建立工人代表苏维埃。

当晚,在皇家剧院《假面舞会》的首演大获成功,此时,当剧场内的人们为这场歌剧的成功而喝彩时,谁也没有想到剧中主人公的死去、笼罩全剧的哀伤气氛以及剧终时的丧葬场面,似乎是送给罗曼诺夫王朝的挽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