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小市民的奋斗 > 第三卷新时代 第55章 代价(求月票!)

第三卷新时代 第55章 代价(求月票!)(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我所提议的并不是尝试修改我们的宪法,而是在宪法的条款外,增加修正案,以尽最大可能的确保公民权力和自由!从根本上杜绝一些人所不愿见的事情再出现在中国!”

陈默然在说话时把目光再次投向了沉默不语的司马,似乎是在等待的着他的决定。尽管在先生已经不再是总理而是普通的公民,但是先生仍然是国会第一大党党魁,复兴党占据着超过70%的议席,如果先生提出修正案无疑可以在国会获得顺利通过。

一直坐在沙发上司马再一次站起身来来回走动着,熟悉司马的人都知道这是他的习惯,尤其是在面临犹豫不决的时候,更是如是如此。

“或许真的应该添加一些修正案了!”

司马的脑中浮现出美国的多次添加修正案的“先例”,实际上添加修正案正是为了保障公民权力,比如像米兰达规则,或许中国也应该有自己的写入宪法中的米兰达规则,以及其它相关权力规则,以宪进的形式进一步保障。

比如在陪审团制度上,我们将其列入了诉讼法,但是却未列入宪法给予保障,而这恰恰是陪审团出现陪而不审局面的根本原因!原本陪审团的作用在于将法官变为裁判员,给予控辩双方一公平的辩论的机会,法官不再是青天大老爷,断案根本就不是他的事儿,他也压根儿就没那份权力。那么,最终到底是谁在掌握被告的生杀大权呢?是最最普通的平头大百姓,即陪审团。可是现在在陪而不审,或者一些地方干脆利落绕开他!

同样是出现刑讯逼供以及法官、检察官对此漠视原因之一,因为这是传统,尽管在法律条文中加以确认,但是法律总是要人执行,千百年来,无论是封建时期或是现在,我们都反对刑讯逼供,我们如果想重拾民众对法律的信心,那么就应该把他们所需要的列入宪法,要知道,现在唯一被国民所认同的统一法就是我们的宪法,即便是小学一年级学生,亦熟知宪法,并熟知自己的权力。人们可以在法律框架内模糊一些事情,但却没有人敢触碰宪法!挑战宪法!因为宪法即便是先生你,同样不敢挑战的!”

陈默然把视线投向已经坐了下来的先生,即便是在美国留学时,当看到美国的报纸上用《民主的胜利》去称赞中国宪法和平通过时,几乎所有在美留学生都为之自豪,甚至于连同美国人看待中国人的眼光都发生了变化。

共和中国的宪法并不威权宪法,而是与美国宪法一样,是各方协商的结果,是建立在协商、民主机制上制定,几乎所有人都不相信,在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的国家,甚至绝大多数人并不理解宪政的前提下,他们会选择坐下来通过对等的谈判制定一部宪法。

而造就这一些恰恰是眼前的先生,从报纸上,陈默然知道当时先生在选择放弃武力选择对话制定宪法,进而以一部由各省协商制定的宪法完成统一所面临的困境,毕竟中国人从来不习惯于谈判,即便是国内的精英高喊着宪政,但又有多少人理解宪政,立宪会议期间的艰难可想而言,在这种情况下,忽视一些东西自然再正常不过。

来回走了数分钟后,司马把目光投向了陈默然,望着这个“胆大包天”的年青人,他是第一次毫不犹豫的向自己提出添加宪法修正案的人,以前从来没有人提出,或者说没有人敢触及这个雷区。

“你应该知道,无论是宪法或是其它任何一部统一法,任何条文的更迭与修正,不仅仅需要国会两院通过,而且还需要各省省议会批准通过,如果有一省省议会不予通过,那么这部法律就将会无限制的搁置,直至获得通过!”

宪法是中国的根本**,在制定时各方代表用了189天的时间逐条进行谈判,中国第一次在利用一部法律将一个国家统一在一起,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非你死即我亡的内战。在自己去职后,出于对宪法的担心和保护,为了未来有人擅自修改宪法、视宪法为玩物,特意增加了修宪的难度。

在过去提出宪法修正案,只需要获得两院各23赞成,修正案提案首先获得确认。然后,需要全国34省的议会通过。这样,修正案既可获得宪法效力,成为宪法组成部分。

但根据3月份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一条,“共和大中国宪法为中国根本之法,共和大中国各省为统一宪法所凝固不可分裂之共和国,任何对修宪提意及宪法修正案提出必首先获得获得两院各23赞成,提案首先获得确认,随后交由各省议会审议,一省未获通过,则提案搁置,直至反对省议会最终获准通过,方可实施,此修正案系确保宪法任何修正均为各省民众所赞同、符命各省民众意愿……”

此时司马陷入了惊人的沉默,或者说反思更为准确,曾经这个国家几乎所有的一切都足让自己感到骄傲,在一个有着五千年**史的土壤上,第一次用协商的形式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当然自己从不否认武力威慑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但宪政思想至少第一次真正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而宪法保障的权力,更是得到了国民的认同。

而在另一方面,正向陈默然说的那样,自己当时的确是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如何在宪法的框架内解决中央、地方平衡与矛盾,为了尽快、尽早制定宪法,在很多“次要”问题上虽加以讨论,但当碰到阻力时,为了避免制宪会议陷入新的僵局,自己选择了根本上的妥协,用部分的不确认去换取大框架的认可,这部被宪法本就是各方妥协的结果。

尽管在制定宪法后,自己曾说过,能做到最不坏,就是最好。但实际上呢?……无论是根本就没有做到最不坏。而所付出的代价恰恰是自己所追求的民众自由和权力,甚至于无辜者的生命。

“默然,你应该知道,提出修正案所面对的阻力和压力!”

一直沉默着的梁谓先打破了自己的沉默,用稍带些许佩服的眼神看着陈默然,可以毫不犹豫的说,如果陈默然的试图修宪的思想传到外界,等待他的会是什么,邮寄一发子弹、一封恐吓信,甚至于可能有激进分子用他的血给那棵树浇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