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小市民的奋斗 > 第三卷新时代 第45章 离别 (求月票!)

第三卷新时代 第45章 离别 (求月票!)(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脚步声音在空旷的走廊内回荡着,每当司马走到时两侧的军官同时行礼,尽管官兵们神情肃穆,但很多人的眼中却都闪动着泪光,军人流血不流泪,但从半年前,总理宣布将在总理任期到来后退出政坛时,泪水就不停的在国防军官们的眼中闪烁着。

步入国会基石大厅,司马再一次看了一眼基石议院大厅,这个会场依然是非常宽敞,第一层阶梯上,是四排类似于主席台的座位,它们位于会场北侧靠墙的正中位置。第二层阶梯上,则显得有些空虚,只有搭建起来的小台子,台上有一个的如众星捧月般的演讲台,那是为将在国会中发表演讲或是接受质询的人专门准备的,它的位置相当显眼,是整个会场的焦点。第三层阶梯,也就是最下一层的阶梯,成扇形安排了数百张的桌椅,这就是给来自中国各省、区议员们按排的席位。

共和中国历史上每一部法律以及对外政策的基准都是由这些座位上的人投票决定通过的。为了保证国会决策的公开性,在整个会场的四周,还安排了很多的记者专用席,每次国会中有重要会议召开的时候,这些位置上就挤满了来自国内甚至是世界各国的记者。正是因为如此,国会除了那些需要绝对保密的决策之外,大部分的会议内容都是能够在第一时间被公众得知的。

眼前的这一切都是自己一手嫡造的!自己嫡造的这一切,会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吗?司马不知道,但司马相信那句话,如果不相信,梦想永远不会成为现实,而现在自己选择了相信,相信一个即便是在几十年后,仍然被人们怀疑的一个梦想。

的确,尽管在这个时代“共和思想”早已深入人心,但是这种共和却不过是中国式的共和,只不过是换了个称谓而已,或许真正的共和始于共和九年,而不是共和元年,而今天自己将要做的这一切,或许才是共和国最重要的一步。

“共和大中国宪法!”

这是一部包括各方代表签名在内只有不足8000字的宪法,他是共和中国的根本法,他们赠送给自己这本书的用意自然无需多言。

“赠共和中国公民司马华之先生,四界内阁总理办公室全体职员赠。”

“谢谢!”

看着扉页上的字,司马颇为感动的道着谢,这将是自己收的最珍贵的礼物。

无论自己是否真心实意,但至少自己正在做着一个尝试,就像自己一直以来所做的尝试一样,将千百年来绝对的中央集权式、上下级隶属关系的政府系统割裂开来,或许自己的出发点是为了削弱、分裂自清末以来就已经铁板一块的地方势力,但意外的收获却是在过去的八年中,大多数国民至少在市、县两级实现普选,尽管不尽完美而贿选之类的丑闻更是屡见报端,但毕竟已经有了一个开始,这条数他们已经走了下去,但愿未来千百年,他们仍然会走下去。

“至少我还可以监督!”

想到现实司马在心中自叹着,监督或许是未来几年之中自己最重要的职责,无论如何都必须要确保未来几年国家的稳定,国人善于归罪,如果这一界内阁造成国家不稳,一些人或许会将其罪归疚于的共和、归疚于民主,这绝不是自己愿意看到的,如果那一天真的出现,或许将是自己最大的失败。

内心有些感慨的同时,司马环视了一眼第三层台湾四界国会参众两院议员,他们已经站了起来,议会大厅内非常静,静有些出奇。这种近乎诡异的寂静持续了近两分钟,甚至直到司马坐到自己的坐位上时,这种静寂仍然持续着。

过了一会,众议院议长才拿起手中的木棰,重重的落了下去。

“我们共和大中国之国民,为建立更完善、更多自由之共和国,为树立正义,保障国内之安宁,人民之福祉,促进公共之福利,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之幸福,特为共和大中国制定本宪法。……”

上午九点的钟声响起后,广播员的直播已经开始了,但在长达一分钟的时间广播中却静寂无声的,隐隐的人们甚至可以听到广播内专出的些许叹息,过了好一会,广播中才响起播音员有些呜咽的声音。

“……国会……大门,已打开……前总理正在一步步的……走进国会……”

通往国会大厅的走廊两侧每隔一米站着一名身着礼服的官兵。

“哒、哒、哒……”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