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名门 > 第四百一十五章 笔筒案(三)

第四百一十五章 笔筒案(三)(第3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张焕点了点头,负手慢慢走到了两百名新科进士的面前,目光一一扫过这些年轻而充满朝气的两旁,最后落在白居易的脸上,向他微微一笑.

白居易的心‘砰砰’地跳了起来,果然是他,考试时出现在自己身边之人,果然就是那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大唐皇帝陛下。

“朕欢迎你们成为天子门生,这是你们的幸运,但也是朕的荣耀,朕居然有这么多才华横溢的门生.....”张焕的声音低沉而富有感染力,此刻他已经暂时忘记了失子之痛,他的整个身心都沉浸在对这群年轻人殷切期望之中。

“学而优则仕是你们一直的追求,但为什么入仕,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想掌握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的渴望财富,渴望拥有娇妻美宅、拥有万顷良田,但朕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政治抱负,渴望在大唐复兴的伟业中留下自己浓重的一笔,这也是朕对你们的期待,朕不反对你们追求权力,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朕也愿意给你优厚的俸料,让你们不再为五斗米折腰,但朕对你们只有一个要求,这个要求只有四个字:‘为国为民’,你们今天要牢牢记住了。”

披彩夸官的盛大仪式在朱雀大街上开始了,锣鼓声声,彩旗飞扬,长安人几乎万人空巷,新科进士的马队每到一处,均引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这是读书人一生的梦想,在无数倾慕的美目中、在无数夸奖和赞颂中,他们被绚丽的荣耀光环所包围。

“韩尚书,让你久等了。”张焕快步走下台阶,向韩滉歉然笑道。

韩滉连忙施礼,“陛下国事繁忙,臣总是打扰陛下,臣才过意不去。”

从大明宫去皇城不远,张焕没有坐龙辇,而是骑上一匹马,与韩滉快速向皇城驰去。

“卢尚书说职官考最后审核下午或许能完成,他那边的进度何如了?”张焕放慢了马速,问韩滉道。

“臣听说已经定稿了,这次职官考据说有九百多人不合格,情况堪忧啊”

士子们一直行到大雁塔,在那里他们留名于砖石,然后再转道曲江池,将享受大唐皇帝为他们专门准备的盛大国宴,这一天,他们将永生难忘。

夜幕渐渐地降临了,新科进士们去了曲江池未归,长安城余兴已消,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今晚平康坊尤其热闹,各大酒楼皆高朋满座,士子们都要各自返乡了,喝完最后一杯酒,相约明年春天再见。

也有许多官员心情郁闷,虽然正式考试结果以及裁员方案都没有下来,但各种小道消息已传遍了朝野,有近千人在职官考中没有通过,这些人几乎都注定要被裁减,许多自知考得不理想的官员纷纷来酒肆喝酒买醉,以忘今日的烦恼。

张焕没有说话,他沉思片刻道:“治国先治吏,朕举行这次职官考的本意是裁减一批官员,但朕又不想失去真正有才能的官员,裴相国一向喜做好人,胡侍郎又是新官上任,都不适合担此重任,所以朕反复考虑,这次吏部裁员之事朕就交给你了,考试成绩只是借口,真正要看的是官员的政绩和德行,你明白吗?”

韩滉深感肩头责任重大,但他并不推迟,郑重地点了点头道:“臣愿为陛下分忧”

说话间,二人很快便到了尚书省的吏部,接见新科进士安排在吏部的大堂里,二百名新科进士已经济济一堂,他们充满了兴奋和新鲜,有的在彼此认识,有的在好奇地打量这个大唐最权重的衙门,整个大堂中一片窃窃私语声。

“皇帝陛下驾到”

随着一声高喝,大堂里霎时间安静下来,片刻,近百名羽林军簇拥张焕快步从侧门走了进来,吏部侍郎胡庸连忙上前禀报:“陛下,二百名新科进士全部到齐,请陛下训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