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八百二十八章:银毒何解?

第八百二十八章:银毒何解?(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去传杨金水来”嘉靖一个人没什么思绪,而且这东西并不适合直接跟外朝商量,要是一商量大家真的兑换黄金,要嘉靖真的是要坐实这个冤大头了。杨金水目前作为内廷新学第一人,问问他最合适了。

在这个交易过程中,就因为大明使用白银,直接导致大明里外里亏了两次,出口少赚钱,进口成本更高。而这种币制不同,还导致大明的商人在泰西购买不便,进而压缩了进口货物。

泰西人拿着大明的银子是能够大量采购实际货物的,而大明人赚了银子却什么都难以买到。只能干拿钱。除非大明商人铁了心定居番邦,否则其最佳的策略必然是赶紧将白银拿回国内,完成采购,以避免以后白银增多,银贱货贵的风险,这无疑又加剧了银毒。

整个奏疏签名是海瑞与经济大学堂货币学课题组

而内容结构上,既有传统的儒学说理微言大义,又有新学的算学代数推导,还有详实的白银流入流出与物价等相关资料月度数据,甚至还有后附了一个相关性验证。

这么大费周章,总之就是一句话,大明拿实物财富去换泰西缺乏购买力的白银吃亏了。

不清楚高翰文参与这件事有多深,但先前确实提醒过这个金银本位币的差异,只是完全没在意这个事情。

但现在大明内帑有的是银子,要是银毒发作,银价降了,那才真的是吃亏。什么百姓吃亏都是假的,百姓手里有多少银子,而真正吃亏的是嘉靖皇帝这个多处银矿持有人。

但,就算是真的,就要马上改换黄金吗?

而现在泰西有的是黄金,改用大明稀缺的黄金,到时恐怕更加受制于人。更加白白给泰西做嫁衣。更何况金银兑换,这玩意活脱脱的要导致好些家庭家破人亡的。谁持有白银越多越亏损。

皇室成了最大的冤大头。这一点是绝不可以有先例的。如果遇事都要皇室顶在前面做表率牺牲,那再过百十年后,皇室还能有什么?一个名头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