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周天子 > 第五十一章 仁本无错

第五十一章 仁本无错(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姬定目光悄悄一扫,叹了口气,道:“只可惜这天下儒生,推崇儒学之时,首推尊礼,岂不知当今天下,若想尊礼,实在是难于上青天,从而导致儒学虽盛,但始终不得诸侯采纳。”

富术问道:“那依先生之意,该当如何以儒家治国。”

姬定笑道:“因地制宜,以法替礼。”

富术哦了一声:“何谓以法替礼?”

姬定答道:“礼盛于周,可当时天下未有大乱,有足够的时日,去教化百姓,遵纪守礼,但是如今的话,是金戈铁马,快意恩仇,已无时日,去教化百姓,法制要更适合当下。”

仁义和仁政,虽然都是仁,但肯定是不能一概而论。

姬定笑道:“首先,我是说以仁政治国,亦非是‘尊礼’治国;其次,宋襄公只是败了,但并未是错了。而这,就是我所讲的,他们不会玩。

其实孔老夫子,早已经给出答案。人,要因材施教;事,要因地制宜。儒家所尚之‘礼’乃是二者相对之,父慈则子孝,兄良则弟悌,夫义则妇听,长惠则幼顺,君仁则臣忠。一旦前者不成立,那么后者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如今周天子衰微,礼坏乐崩,若单方面还一味的尊礼,其实此非儒家所尚,那宋襄公败就败在这里,而非是儒家之过啊。”

这二者相对,其实就是先秦儒学和宋明儒学一个很大的区别,以后的儒学更强调子孝臣忠,而不谈这子孝臣忠的原因,是先有父慈,后有子孝,先有君仁,才有臣忠。

富术问道:“此与商鞅之法,有何不同?”

反过来说,就是父不慈,则子不孝,君不仁,则臣不忠。

这才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最初的儒学其实一门非常人性化的学问,不尊神鬼,也不像墨学一样有着理想主义的大爱,孔子认为人就应该更爱自己的孩子,若爱别人的孩子跟爱自己的孩子一样,那就不正常,就不是人了!

富术闻言,不禁也抚须沉吟起来。

而殷顺且等一些士大夫,皆是频频点头,他们已经是带着崇敬的目光看着姬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