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完美暴君 > 第四百零一章 人不与天斗

第四百零一章 人不与天斗(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在当时的民间,就有一句传闻说法,所谓一年红薯半年粮。

史书也有记载,民间小民能以存活,十之七八尽食为薯。

这也是满清的人口,在乾隆年间能够大爆发的原因之一,并且没有闹过类似东汉末年、明末这种大饥荒的主要原因。

可正所谓有利便有弊,红薯虽然能让人活下来,但是并不养人,食用多了对人的危害性也是不小。

满清的人没有一丝精神气,骨瘦如柴活像一个行尸走肉的原因,也正是因为红薯以及土豆食用太多。

“陛下,臣说的这些粮作物,分别名为甘薯、玉米以及马铃薯,这都是西洋人之称呼,故臣就沿用此名称了。”

“陛下,玉米和甘薯产量极高,甚至达到了惊人的地步,还有这马铃薯,更是极其耐旱、耐寒,在西北和辽东亦能种植。”

“臣也已经亲自试验过了,不管是在何种天气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只要种植了这马铃薯,他或多或少都能长出来。”

“因此臣以为,要想挺过此等大灾之年,必须广泛推广种植这三种农作物,尤其是西北之地,臣以为可在今年全面推广。”

其实早在万历年间,这些农作物的知识以及种子就已经进入大明境内了,但是一直都不受官府和朝廷重视。

只有真正懂的人,才会去大力推广,去种植。

就比如冒着风险,漂过大海带回一根甘薯藤的陈振龙,他了解到甘薯的价值以及好处后,可谓是倾尽一生之力了。

满清时期,甘薯能推广到全国,超越水稻和小麦一跃成为满清种植率和食用率最高的农作物之一,陈振龙一家功不可没,甚至连他的子孙后代都一直坚持着。

正是他的五世孙,在全国各地奔走,到处张贴告示,给官府讲解这甘薯的各种好处,满清朝廷了解后,才大力推广的。

所谓的康乾盛世,不过就是一个红薯盛世而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