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铁骨 > 第138章 劝进(第一更,求支持)

第138章 劝进(第一更,求支持)(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来了

终于来了

深吸一口气,然后李化熙双手捧上一份折子,大声说道。

“臣李化熙、王道乾、刘子壮……等三十六人上奏:古有多难兴国,殷忧启圣,盖事危则志锐,情苦则虑深,故能转祸为福也……”

劝进

只是这阵风是谁先吹起来?

楚王府的人不能出这个头,如果是永历朝臣,那是再好不过,可是那些人却像是死了亲爹似的,根本就没有人提及此事。

按照惯例,这劝进也要有顺序,就像汉中王刘备的劝进表一样,其官位劝进的顺序有很大讲究。官员的排位分为三部分,依次为:汉朝功勋、左将军属官、刘备手下的功勋大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汉朝功勋劝进,不仅代表前朝旧吏,而且更能代表“天下士民人心”。

现在,这么一群名声并不显赫的“前朝旧吏”的到来,让李子渊的心思不由一动。

“他们既是明臣,又是清臣,我李某人可是代清,而不是代明。毕竟,明早已经亡了。”

古往今来,这样的一幕不知在多少地方上演过,无论被劝进者是何人,劝进者都会将其与尧舜等先秦圣君相比,似乎其登大宝、坐皇位,那是理所当然,那是众望所归,是顺应天命。

总之劝进者会用他们的言语让被劝进者相信——他是顺应天命,理应如此。没有人会去计较什么他为何会被劝进,至于什么“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大家都知道,但却无人计较。至于什么“篡位”,往往被“禅让”所取代,若是没有“禅让”那也没有关系,这是顺应天命。

劝进者们之所以会如此的积极,是因为“劝进之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商场如此,官场更是如此。不过,谁都知道,李子渊必定是会拒绝的,毕竟按照古礼,要劝进三次之后,才能“勉强”接受。

有人率先开了劝进的头之后,这京城里头劝进的活动日甚一日地开展起来,与此同时,从北直隶到山西、再到河南、湖广,各种祥瑞以及劝进更是一日甚于一日。

心底这般寻思着,李子渊自然对李化熙等人的到来充满了期待。在缓步进入大王公厅,看到端坐着的楚王时,与众人一同长揖行礼之后。

“臣等叩见大王”

长揖之后,李化熙带头跪下,他这么一跪,其它人也都跪了下去,在大明,这是见天子的礼数。

“诸位这是为何?”

看着于面前跪拜下去众官,李子渊的心头一动,一种按奈不住的心情于心间激荡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