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唐朝小闲人 > 第七百章 西域之重

第七百章 西域之重(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但是在唐王朝的统治者眼中,高句丽就是眼中钉,不灭不快,都在等机会。

“这朕当然明白。”

李治道:“但是大食国已经渐渐威胁到我们在西域的诸藩国,一旦让大食国征服那些藩国,可直接能够威胁到我大唐,而且西域对于我大唐而言也是至关重要,关系着河陇地区的安定,也不容有失啊。”

语气非常坚定,也微微透‘露’出李治的雄心壮志,就是西扩之心,高句丽弹丸之地,灭它是迟早的事经灭了,就剩西突厥的残余势力,草原有驻军,吐蕃也臣服了,至少不敢在唐王朝面前跳了,东边又是海,海上就一个穷的叮当响的扶桑国,不就只有西域可以扩张了。

历史书上写的李治懦弱无能,那纯粹是狗屁,李世民太伟大了,李治从小就活在李世民的‘阴’影中,他必须要走出来,那么就要干一些李世民没干过的事,他也是一个皇帝,跟李世民是一样的,他不喜欢人家总是说他是天可汗的儿子,他也要做天可汗。

而大食国来此就一个目的,跟唐王朝建‘交’。

这要是平时,李治也就信了,多个朋友总比多个敌人要好,反正目前也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但是这时候你浩浩‘荡’‘荡’的来跟我建‘交’,摆明其中有猫腻呀,而且这把戏中原人都玩了几百年了,这就是中原人的远‘交’近攻,一方面稳住唐王朝,一方面实行东扩策略。

这果然是大事啊

韩艺听得微微都有些冒汗。

李治说得兴起,道:“既然谈到这事,朕也想听听你们的建议。”

韩艺在这方面,比长孙无忌还要了解李治一些,长孙无忌老是认为李治就是在闹孩子脾气,我就不搭理你,看你能闹腾成什么样,完全就是一种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策略,但是韩艺知道,李治野心比李世民还要大,因为他要证明自己,心念一动,道:“陛下说的非常对,西域绝不容有失,如果丝绸之路被他人所掌控,那对于我大唐而言损失巨大。”

长孙无忌一看到韩艺在,立刻选择了沉默,不表任何意见,反正你们谈就是了,我不答应的话,你的圣旨也下不来。他就怕自己参与的话,谈着谈着,又刺‘激’到李治那敏感的神经线,结果又回到废王立武上面去了。

韩瑗心里明白长孙无忌不便开口,于是立刻道:“陛下,咱们东边还有高句丽,西边还有突厥残余,这都是我们大唐王朝的世仇,若不先征服他们,怕会养虎为患,而且我们一直都在对他们动战争,若再增兵西域,百姓负担会非常沉重,任何事都有急缓之分,臣建议当先灭高句丽、突厥,再图西域。”

突厥不用说了,绝对的世仇,李世民不灭他们,岂能洗刷渭水之盟的屈辱。而高句丽的话,当年李世民动高句丽战争,喊出的口号是“为中原子弟报仇”两国立刻就成为世仇了,虽然当时未有成功,但是一直在打。李世民后来也不敢大举进攻,怕加重百姓负担,于是就采取了‘骚’扰政策,专‘门’挑‘春’耕、秋收之时对高句丽开战,‘骚’扰一月半月就撤,高句丽就那么点点人,打起仗来没有人耕地,目的就是要破坏他们的农业生产。

这两年还打了一次大仗,苏定方再度率领大军重创高句丽,但也是打完就闪,不再念战。因为高句丽就喜欢跟人打持久战,你去进攻,他们就是坚壁清野,因为高句丽冬天很冷,一旦到了冬天,敌人的粮食补给不上来了,他们就开始大举反攻了,李世民就是因为如此才遗憾退兵,前面一直高歌猛进,唱着唱着就觉得冷了。

唐王朝吸取了这个教训,不跟高句丽打持久战,我看你不爽,我就打你个耳光,最多三个,打完我就走了。高句丽正面刚不过唐朝,主动攻击就是死路一条,还不就只有挨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