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要当球长 > 第三百一十六章 汉王鲁公【龙套出场】

第三百一十六章 汉王鲁公【龙套出场】(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鲁山是我军兵兴之地,当以鲁为号。”

刘武等身边人纷纷献言,这些人到多是认为‘鲁公’更为合适,同时也恭喜陈鸣,得了这个封号后,他储君的位置就名正言顺了。

至于官体,这些人就发话不多,更不要说还有各类法律典章要规范,这是一个大工程。

“咱们复汉军好像还没人能提纲挈领,如萧何、李善长那般服众,定一国之典章法度自然就有的草草。这事儿定会有很多人参与进来。”整个复汉军兴起一两年时间了,而文治上给人的感觉还是欠缺的很,这次典章法度中又有陈鸣掺和进来,他现在的主张可以用‘民本’思想来形容,但这只是他自己说,读书人可不认同。些许声音还都是在他打赢了苏北决战后才响亮起来的。那么这套典章法度新鲜出炉之后,怕又会被全天下的士绅喷的没脸没皮了。

众人恭喜陈鸣,退下去后,陈鸣身边就只剩下刘武。刘武给陈鸣端了一杯茶,道:“大都督何必为此事担忧。听说左右军师等宿老,如今人人都养着不少幕僚清客,他们如果要参与进来,可不正好人得其所,才适其用。”甭管那些幕僚清客是怎么来的,是什么水平,反正能用。这些宿老的声音只要能发出就行,管不管用就是另外一回事。

信中,陈惠已经在考虑是称公呢还是称王的问题了,对比称公,陈惠觉得还是直接称王好。有了明末那一个个草头王做‘先烈’,称公就显得太小家子气了。陈惠觉得称王好,汉王

然后他就谈到了称王大典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还有复汉军的官体,再有他——陈鸣的封号,陈惠想给陈鸣封公,虽然不很直接也比较明确的确立他的储君地位。

对于这个问题,老家的一帮人意见就不一致了,主要分两拨。一拨人说要称‘鲁公’,这是起家之地,有很大很直接的纪念意义;另一拨人的举‘郑公’,因为鲁这个字不管之前怎么样,现在一般都指山东了,而鲁山追根溯源,是当年春秋时郑国的地盘,当称郑公;

结果支持‘鲁公’的一帮人喷‘郑公’的支持者没文化,夏、商时,鲁山县初称鲁,后改称鲁阳,成为鲁公名正言顺。两帮人闹得不可开交。

陈惠这封信就是要把情况给陈鸣说一说,想让陈鸣自己定个主意,然后就是关于官体问题,这是要整个系统,脉络清晰,能覆盖民生军政各个方面的。

“好,这句话说得好。人得其所,才适其用。”这八个字引起了陈鸣的感慨,复汉军打回湖广,就准备不再放手湖广了,黄州已经在拉架子了,其中一些官员的资历,真的……,拿不出手啊。“事实上这民间有才华的人多的是,只不过之前没有被放到好的位置上罢了。就像九江的那个萧楼,现在在湖口干的就很不错么。能摆平湖口地方,征召上千民夫上前线转运物资,挖掘战壕,修筑阵地,而县乡无有不稳者,这样的官就是能吏。

之前他给姑塘分关的监督曹传德当师爷,也只是一个通文墨明算理的普通人,现在在知县的位置上就干的如鱼得水。”萧楼当初在姑塘分关上,跟商人还有关上的老油子天天打交道,官私勾结,阴阴私私的看过太多太多了,算计上阵的不差那些老手。复汉军拿下九江后,萧楼躲在乡下不露头,倒是苏北决战之后跳出来投靠了九江复汉军。很快就被拔为知县,在湖口县干的真心不错就是这样迅速便崭露头角的人太少了。

陈鸣看了这封信有些哭笑不得,自己这老爹还真的是百分之百的相信自己,自己说要拿下湖北,沟通豫西南,解老根据地之难,他也就可以放心大胆的称王称公了。陈惠真真就考虑起这个问题来了,哪怕现在武昌之战还没个结果,战斗正进行到要紧关头

陈惠跟陈鸣很不客气,这封信上还提出了要银子,要粮食、盐,就个人问题,还要好面料,要好绣娘。陈鸣大军扫荡了东南,缺什么都不会缺银子。而南京、苏州、杭州是满清的江南三大织造府所在,有着整个中国最好最贵重的面料和绣工最好的绣娘。

陈惠要称王建制,要有吉服啊,且老祖母黄氏,老娘高氏,还有陈鸣自身和李小妹的,甚至是小陈鼎的,都要有一连串的吉服。陈惠现在看不上鲁山的绣工了,他也知道陈鸣扫荡江南的时候从南面搂了不少好绣工过来,这样的大事,自然要用最好的了。

至于银子什么的,那本身就是陈鸣要交到将军府的。除了进财政部外,还有一部分要进陈家的内帑。当初陈鸣扫荡豫南,纵横鄂北,也给陈惠搂了不少的钱。可一年多时间,银子都在哗哗的流水一样开销,上百万两银子是很不少,可在几万大军和日益扩大的官员系统,以及人数更多的煤铁工业系统面前,能顶什么用?

“大都督,咱们就是在鲁山起家的,谁知道郑国不郑国的。我以为,大都督当称鲁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