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官途 > 卷二 风起云涌 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丽内乱(下)

卷二 风起云涌 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丽内乱(下)(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此刻已是黄昏时分,裴克廉和李卿正在紧张地敲定最后的起义方案,在他们面前放着一幅开京地图。地图画得很简洁,只有明军的驻地和四座城门,另外就是他们明天上午的主攻对象了,高丽政务府和王宫。

李卿沉声道:“裴大人,虽然开京的驻军有一万人,但这一万人中高丽雇佣军占到四千人,其中两千人已是我们的军队,最后动起手来,雇佣军不会同胞相残,所以我们真正要考虑的是六千明军,而六千明军中有三千人驻防王宫,他们是绝对不会出来,所以我们的对手便是其他三千明军了,他们分驻在四个城门。兵力比较分散,我们可以逐一吃掉,所以我的方案就是先打政务府,将崔平等人抓起来,在百姓中讲述他们的罪状,这样激起数十万开京百姓的支持和参与,然后我们在对付四个城门的明军,最后集中兵力攻打王宫,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得到民众的支持,只要激起民众的爱国之心。我们的起义就成功了一半,裴大人,你若能完成这件事,将来高丽复兴,我李卿必尊你为相。”

裴克廉摆了摆乎道:“高丽复兴后的事情,等成功了以后再说,现在当务之急是要取得起义的成功。大将军,虽然我们一文一武各负其责。但我最担心的就是你的军队。尤其是赵永的军队,如果他不能及时赶来,我的起义恐怕就危险了,大将军,你到底有没有把握?”

李卿沉思了一下便道:“应该问题不大,这一个月我几次派人去和他接洽,他的热情都很高,表示随时愿意为我效劳,调他三千军进开京的命令是我六天前发出,正常的话应该今天到达,我估计他们因为他没有明军的调令,不敢进城,他们应该已经到了。”

李卿的话音刚落,门外便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父亲,我回来了。”

旁边的赵永看出了崔平的恐慌。他心中也有一点后悔,早知道就直接找到明军,绕过崔平算了,但事已至此,他也没办法了,只得提醒他道:“相国大人,这件事我建议和辽东军方商量,或许他们有解决的办法。”

一句话提醒了崔平,他拍了拍自己的脑门道:“我真是糊涂了,这件事当然要和辽东军商议。”

崔平连夜便找到了开京地区辽东军的最高指挥官,开京守备潘勇。

…… …… ……

时间又慢慢过去一个多月,一晃到了十二月初,高丽局势十分平静,复兴社似乎突然消失了一般,高丽民众们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他们的消息了,一些对高丽文化怀旧的人还因得不到他们的消息而退出了复兴社。

这是李卿次子李阳的声音,正是他奉父亲之命去釜山调赵永的军队。李卿大喜,儿子回来,希望就有了,他连忙迎出来道:“怎么样?赵永来了吗?”

但事实上,复兴社一直都在紧锣密鼓进行起义准备,为了起义能成功。复兴社的核心成员们开始静下心来慢慢准备,不再急于求成了,他们选定了五个城市作为起义的发起点,开京、汉城、春州、全州以及釜山。派各个核心成员前往以上城市去组织复兴社会员,比如郑道传负责全州、赵浚负责春州、高放鸣和郭顺负责汉城、崔德亮负责釜山等等,开京则由裴克廉和李卿二人负责。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时机和条件都渐渐成熟了,已经不能再拖了。再拖不仅会暴露计划,更重要是李维正可就回来了,起义的时间订在腊八节上午,也就是十二月初八,五个城市将同时举行起义。

十二月初七,开京的气氛开始紧张起来,仿佛一只无形的手压在京城的上空,许多细心的京城百姓都发现了异常,开京的茶馆、酒楼、客栈开始出现一些来历不明的人,进城买东西的农民也陡然增加,许多普通百姓家中也来了远方的亲戚,请求借宿。

赵浚的府邸便成了起义的指挥中心,二百多名全副武装的高丽雇佣兵进驻府邸防卫,大门紧闭,也难以掩饰府中飘出的杀气。

大堂之上堆满了红头巾和红袖套,这就是起义者的标志,这里堆有三千幅这样的标志,明天将统一发放到起义者手中,除了标志外就还有数百把长刀,这是李卿利用各种关系好不容易才搞到的武器,军队就不用说了,关键是参加起义的普通人,总不能让他们赤手空拳和明军守备搏斗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