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官途 > 卷二 风起云涌 第一百四十七章 远方来客

卷二 风起云涌 第一百四十七章 远方来客(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天空阳光灿烂,朱元璋最终克制住了用千里眼望太阳的冲动,在李维正所写的注意事项中第一点就不能看太阳,否则会灼伤眼睛,朱元璋向远方眺望半晌,便放下千里眼,回到御桌前,千里眼只是他的休闲放松,处理朝务才是他的正事,每天事务繁多,各部送来的奏折堆满了御案,朱元璋已经习以为常,他沉吟了片刻,又一次从御案上取过了李维正的述职报告,这本由兵部呈上的述职报告他已经看了三次,最初他的批示是以军功论赏,但被兵部的给事中驳了回来,兵部认为李维正无论耽罗岛之战还是日本长崎港海战均未得到兵部的批准,炮轰釜山虽事出有因,但有以上凌下之嫌,更不能表彰。

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对李维正的海上临机决策权的解读,兵部与李维正自己的解读并不相同,兵部认为海上临机决策并非无限制的行使权力,一些小的作战,比如在海上遭遇海盗或者倭寇,或许他可以自决,但涉及到国与国争端这种重大军事行动,他李维正则没有这个权力,焦点就集中在炮轰釜山这个事件上。

朱元璋虽然取消了宰相制度,而由他直接领导六部,但他也考虑到自己可能出现的决策失误,便在六部中保留了给事中一职,赋予他们封还自己批红的权力,但朱元璋给事中只定七品衔,这就是小官用大权,以防止他们坐大,所以他批复李维正的这份述职报告就是被兵部的给事中封还回来,并附上兵部的意见,希望皇上再酌情考虑。

处理这件事最好的办法就是交予廷议朝会上讨论后再形成决策,但朱元璋并没有这样做,关键是卖旧军货给日本是他自己做出的决策,并没有通过廷议,所以将李维正的述职报告交予朝会讨论无会将卖军货之事暴露出来元璋再一次陷入了沉思。

其实朱元璋并不在意李维正在日本的作战,报告中说得很清楚,因群狼窥视大明货船而战,这点朱元璋相信,第一次失败就是遭遇了日本地方豪强的偷袭,李维正的作战完全是出于自卫,日本朝廷也认可了,争论的焦点在于高丽,该不该占领耽罗岛?该不该炮轰釜山?

李维正瞥了他一眼,冷冷道:“我让你放火了吗?”

十三郎叹了一口气道:“属下无能,还没到地方,大火就烧起来了。”

李维正一怔,急忙问道:“难道火不是你放的?”

十三郎摇了摇头,“属下绝不敢擅自放火火确实不是我放的。”

李维正吃了一惊,他急忙吩咐亲兵道:“速去将周明的妻子抓住,~问她实情。”

朱元璋背着手在房间里慢慢踱步,高丽虽然承认是大明属国它在背后的小动作不断,一方面奉大明为主,但另一方面对北元仍暗通款曲,不仅如此高丽国王在趁明元大战之时,大肆向北进军断蚕食大明的土地,迫使朱元璋不得不在洪武二十一年下令建立铁岭卫(非今天铁,而在朝鲜境内),以阻止高丽王朝的北侵,由于北元战事的压力,朱元璋不得不暂

没多久,亲兵便回来禀报“周明的妻子确实不知情,她说大火起来时周明本来是和她一起逃出门,后来又跑回去拿银子,便再也没有出来了。”

周明被烧死的可能性很大了,但这场大火的不明起因,让李维正心中总有一抹难以挥去的阴影,随着时间推移场大火也慢慢被人遗忘了。

就在这天下午,山东半岛上空乌云如墨电闪雷鸣,骤然间下起了沱大雨白茫茫一片,无论是百姓、官员还是士兵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冲进大雨里欢呼跳跃,笑声、哭声,整个山东半岛都沉浸在久旱逢雨的极度喜悦之中。

接下来的十几天里,又连下了几场大雨,山东半岛的旱情终于得到了缓解,难民们开始陆续返乡,李维正也开始了忙碌的工作,他又去了几趟威海卫,处理那边的军务,准备安排军船将三十万两白银送往天津卫,就在李维正忙碌着军务时,他的述职报告也送到了兵部,再由兵部递上朱元璋的御案。

御书房内,朱元璋正饶有兴趣地站在窗前用李维正献上的千里眼眺望远方的景物,原本依稀难辨的物品一下子纤毫毕现地呈现在他眼前,原本根本看不见的风景也落入了千里眼中,从前天得到这具千里眼起,朱元璋便对它爱不释手了,随时带在身边,连睡觉也将它放在枕下,为此,他专门命人做了一个软套,将千里眼小心保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