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小市民的奋斗 > 第三卷新时代 第239章 私人会谈(求月票!)

第三卷新时代 第239章 私人会谈(求月票!)(第1 / 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看,中国航空公司损失65架运输机,苏联红军将不惜代价撕破希特勒空中航线……”

“……第六集团军昨日得到近2000吨补给,数量超过包围之前……”

“……上原有泽将军击溃麦克阿瑟美军第三装甲师……”

“……中国宣布对中东六国提供20亿华元军事、经济贷款及援助……”

街头上的卖报的嚷声显示着分属不同报社报纸的政治属向,这或许就是的瑞士这个小国的特点所在,一方面有人倾向于德国,另一方面有人倾向于盟国,中立让这个国家得以在战火中幸免,但这并不意味着报纸会停止他们笔尖的交峰。

自法国沦陷后瑞士便成为被轴心国包围的一座孤岛,但是除了少数狂热宣传外,德国人从未认真考虑过入侵瑞士,尽管瑞士对内外宣称这是因为瑞士有效的战争动员,但实际上对于身处于的瑞士首都伯尔尼的各国外交官来说,这不过只是一个笑话而已。

瑞士这座和平孤岛得已在这场战争中幸免,无非是因为德国人明白任何入侵都只能导致瑞士人的顽强抵抗,通往意大利的战略通道,辛普朗隧道和圣哥达隧道会被炸掉,瑞士的经济和金融也会被全部摧毁。

但是以上都是次要的考虑,德国不入侵瑞士的主要原因是瑞士本身既不出产原料,除了少量奶酪外也无剩余食品可供出口,一个破坏无遗的瑞士将是负担而非收获。

而在另一个方面使瑞士免遭入侵的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早在30年代中期,一些纳粹高官便通过瑞士的银行来藏匿他们侵吞的财产,入侵瑞士只能使这些偷来的钱暴露在多疑的纳粹审计官员鼻子底下。

墨索里尼这个老小丑倒是在1940年考虑过入侵瑞士、南斯拉夫或希腊,来显摆一下他的法西斯威风。他后来选了看上去最弱小的希腊为受害者,结果还是被揍得很惨,只得再一次厚着脸皮爬到德国盟友那里求援。

这似乎是和平常一样的一个早晨,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街头的卖报人在那里大声嚷喊着报纸上最新的战事新闻,偶尔街边会有一些男男女女的路人走过,一切都和往日一样,没有任何不同之处。

街道上一辆黑色的通用汽车行驶着,尽管战火并没有燃烧到瑞士,但却同样影响到了瑞士,大量向德国出口的电力和铝使得瑞士绝大多数城市都处于电力供应紧张中,而影响最大的或许就是石油来源的几近断绝。

战前瑞士可以通过法国进口英荷石油公司的油料或通过德国进口罗马尼亚或苏联燃料,但战争爆发后,英荷石油公司的油料供应自然断绝了,接着由于德国对石油的需求和其对罗马尼亚的控制,以至瑞士的油料供应越来越紧张,甚至到了严重匮乏的境地。

为了限制不必要的油料供应,瑞士实施着严格石油配给和高昂的油价,以至于只有极少数的富人和外国政府机构可以用得起汽油,而这辆通用汽车的车主显然是属于前列,至少在外人看来应是如此。

十几分钟后,汽车径直驶进使怀哲霍夫大饭店的停车场,车停稳后车上下来一位身穿黑色呢大衣,头戴礼帽的中年人,尽管并没有人留意到这个人,但他仍然低着头,压低帽檐,似乎怕他人注意到自己一般,而在他的身后则紧跟着一名金发的年青人。

尽管瑞士处于轴心国包围,而各国亦明白,瑞士是靠向纳粹出卖灵魂和**才得以保持中立,但这一切并不妨碍瑞士在这场战场中的特殊地位,以及欧洲和平孤岛所带来的经济繁荣。

而在瑞士的首都伯尔尼,作为这座孤岛的中央,这里一直是各国外交官间的秘密外交和间谍们的活动舞台,而在这座瑞士西部高原中央山地,被莱茵河支流阿勒河一分为二的城市中,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可以看到同盟国、轴心国外交官以及军官齐聚一堂参加同一个酒会、舞会的城市。

特殊的城市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这座城市从战争爆发之就,就成为一个特殊的场合,聚集在此的各国外交官们,展开秘密的地下外交活动,而这也不妨碍各国间谍以此为大本营、中转站,向本国传回有利的情报。

相比于俄罗斯平原的酷寒,三月群山怀抱的的伯尔尼倒隐现几分早春之意,与那些遭受战火洗劫并时而响起防空警报的欧洲城市相比,伯尔尼适人的气候、未受战争的扰害,倒令这座河边的城市有着几分人间天堂的味道。

清晨的伯尔尼静悄悄的,夜时的雨水像一层黑色油漆,使街道最暗处也渗出光亮。这座城市看起来处于一种美妙的秩序之下,给人带来一种稳固感,庄严感。这些房屋都是灰色的,由石头砌成。它们宽敞、肃穆,却丝毫不显得沉重或拥挤,街面显得有些清冷,偶尔滑过的有轨电车像一粒骰子叮叮当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