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猛卒 > 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劳工市场

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劳工市场(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何况在其他州县平均一个月只能挣两贯钱,很多自知考不上科举的士子都纷纷放下身段前来应募。

大帐内一百多人,基本上一半都是年轻士子,但考试不考《论语》、《孟子》,不考诗赋策论,只考实际经商才能。

比如:某布商去苏州进货,第一天进百匹上料,每匹两贯钱,次日再进三百匹上料,每匹涨到三贯钱,第三天再进五百匹上料,每匹价格三贯五百钱,问:商人平均本钱多少?又问,扬州卖价每匹三贯,长安卖价每匹五贯,怎么做到获利最大?

这种题目让士子们瞪眼了,但有点经验的人却得心应手,这里面要考虑运费和时间,应该有几个答案。

“我明白了!”辛云娘匆匆去了。

劳工市在经历了上午的招募后,下午人潮更加汹涌,很多长安的居民也纷纷跑来应募。

长安有名大店的开的工钱比小店高,待遇好,令人向往,每次它们招募酒保、伙计,应募的人都争先恐后,打破了头。

张氏商行招募三十名小帐房,每月五贯工钱,还有两贯钱的房租补贴,算下来每个月能挣到七贯钱,但条件也比较高,要求能写会算,书法漂亮,必须通过考试。

尽管要求很高,但还是有数百读书人排队应募,读书人还是比较受欢迎的,百无一用是书生已经成为过去时,要想当掌柜,不会记帐,不会算怎么行?

在长安,读过书的人收入普遍比不读书人的高,很多人家嫁女儿都要求对方读过书,只要是读书人,基本上都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差事,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

女儿也一样,识字的女孩也比较好嫁,一般中等人家都会要求女方粗通文墨,主要考虑年幼的孩子需要母亲来教育启蒙。

百姓们都很现实,读书能挣钱多,女儿嫁得好,所以长安的学堂一增再增,女校也达到了十五座之多。

在劳工市中部有一座文试大帐,占地两亩,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三百套桌椅,上百名文士正在参加张氏商行的考试,这里面甚至还有不少来京城参加科举的士子。

毕竟科举考中的希望十分渺茫,而一个月挣七贯钱对寒门子弟具有极大的诱惑,在长安就是高俸了,八品官的月俸也不过五贯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