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唐朝工科生 > 第四十三章 求稳

第四十三章 求稳(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仅仅是李景仁自己,就大量纳妾交州早先土著豪帅的女儿,再通过这些女儿,反向控制土著部落。只李景仁一个人,大概就摆平了七八个大型部族,整个交州地面早些年增加的熟番,都是通过这种方式。

李景仁只是其中之一,更多的平民版“李景仁”随处可见,甚至还有广州出身的冯氏子弟。

交州局势稳定之后,成长起来的“蛮二代”,也全然跟母族没有太大紧密关系,即便有,也只是母族需要“蛮二代”的关系。

而按照中国惯例,“蛮二代”只要爸爸是汉人,那“蛮二代”即便在社会上有点受歧视,但在法律上,他就是汉人。

继承权是最明显的特征。

张德点点头,倒是很满意。眼下一个奴工,最矬的也是五十贯起。这种最矬的,往往都是瘦弱不堪,最多就是摘个棉花,还是摘不了一天的那种。

如今不比从前,死了就是死了,现在奴工越来越金贵,大农场大种植园的风气逐渐形成。

尤其是在流求,原先张德就是开辟了岛北种植园和农场,但跟攀上交情之后,吴王府通过长史权万纪的关系,用了福州、建州的坐地户为马甲,在岛西也开辟了相当可观的种植园。

总面积比岛北还要大,就是受限于地形限制,大量种植园和农场,形成了一条岛西种植带。

对于防御山地土著来说,压力就有点大。

所以和岛北有专门的职业武装人员不同,岛西则是“全民皆兵”的状态,算是把府兵特色用到了流求这个小岛上。

这种变化不可能只是局限于一地,大唐现如今各地的经济联系十分紧密,交州虽远,但还是形成了“广交会”这种利益团体。

而李道兴的宗室身份,又加强了交州和中国的政治联系。

至少为了延续香火,李道兴在交州还是蛮拼的,大有续命三十年,家业千千万的意思。

为了深耕,交州地方处理战俘、奴工,也逐渐转型,伴随着全国的高压政策“衰退”,“怀柔”手段浮出水面,也是应有之意,算是响应了国家号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