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隋第三世 > 第644章:李世民解惑,意图援魏

第644章:李世民解惑,意图援魏(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李世民大吃一惊,他连忙细看地图,发现从渤海军港、高密军港到东海郡、到江都郡都不远。

这一下,李世民心中的一切不解之处全都豁然贯通,势弱的尧君素和杜伏威不过是一个诱饵,不管是李密主动进攻,还是二将进军,李密都会主力尽出,企图将江淮隋军一战歼灭干净。而在他精锐尽出之时,隋朝水军如同攻打高句丽那样,三两下就把江都城拿下,然后悠哉悠哉的以江都城为饵,调动各路魏军来打,这就给了隋朝骑兵纵横驰骋的机会了。

这手法,和攻打高句丽一模一样。高建武当年就是上了杨侗的老当,让渊太祚、乙支文德把主力之师都带去了鸭渌水以北,导致老巢被杨侗轻而易举的端掉,当消息传到渊太祚、乙支文德耳中,军心一片大乱,被房玄龄窥得战机,将之歼灭得一干二净。

高句丽俯首称臣。

李世民当即高声道:“我们不能坐观李密灭亡,必须在第一时间通知李密,让他防范隋朝水军。”

“殿下为何会这样想?”宇文士及问道。

李世民叹息道:“我一直在想,段德操为什么不怕我军进攻南郡?淮南的尧君素为什么不担心钟离和汝阴魏军包抄?历阳的杜伏威为什么不担心江都单雄信、丹阳郡守郑德韬包抄?结果父皇那边传来消息,杨侗和杨善会率领十万大军出了新野县,驻扎在南阳四河口,距离襄阳城不到几十里。这就让我豁然开朗,觉得尧君素和杜伏威即将进攻李密,而淅阳薛万均、南阳杨侗、南郡段德操这三路大军,其实是替尧、杜二将解决掉唐军的威胁,以免受腹背之敌。至于淮安方向的李靖,极有可能是二将的后援,同时还能将李密之军斩断于淮水南北,使其首尾不能相连。如此一算,那杨侗的真正目标其实并不是我大唐王朝,而是魏国李密。”

说到这里,李世民苦笑道:“杨侗麾下战将无数、名将辈出,而我们却只盯着杨侗本人,见他到了南阳,便紧张兮兮的疑神疑鬼起来,完全忽略了他麾下这些大将。如今淮安有李靖、颍川有谢映登、鲁郡有杨恭仁、琅邪有裴行俨、淮南有尧君素、历阳有杜伏威等将,这些人个个都是战功赫赫之将、个个能征善战。有这些大将对付李密,何须杨侗亲自上阵?实际上杨侗早就任命李靖为主帅了,可是杨侗一出现到战场之上,我们的眼睛就围着他转,习惯的视他为隋军主帅,从而犯下了习惯性的错误,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宇文士及、殷开山、苏世长闻言苦笑:正如李世民所说这样,李唐王朝被杨侗打怕了,而且杨侗的盖世功绩夺尽天下名将光芒,导致李唐朝野上下把他看得太重,像防贼一般的盯着他,最终把隋朝那些大将的能力忽略得干干净净,当他们顺着李世民的思路去思考,发现大隋除开杨侗之外,能打的大将多得是。

“大家都陷入了杨侗的迷障。殿下却能跳出这个迷团,着实令人佩服!”宇文士及赞叹一声,又说道:“把杨侗抛开之后就好办了。”

殷开山叹了口气,苦笑道:“殿下,杨侗和杨善会逼进襄阳,如同房玄龄当年逼进渊太祚之军,隋朝水军这时候恐怕是已经到了江都,我们现在提醒怕是真的来不及了。”

李世民问道:“先生有什么想法?”

“回禀殿下,尧君素和杜伏威联合攻打李密也显得相当蹊跷。”宇文士及沉吟一下,接着说道:“尧君素的军队皆属于萧铣的军队,虽然经过了整编所得,但是在上一次战争之上,主力其实是杜伏威,而萧铣的精锐不堪一战,还拖垮了杜伏威的军队,两人损失惨重,甚至连累杜伏威的义兄辅公祏也阵亡了。这就说明萧铣的军队哪怕整编了,也还是畏惧李密的弱兵。而杜伏威过不了多久,又与李密决战于襄安,虽然杨侗助他大胜李密,但损失同样不小。据我们得到情报上说,杨侗给杜伏威补充的只是武器装备和钱粮,兵员由杜伏威自己募集,这才短短不到三个月时间,杜伏威怎么可能缓得过来?从李密邀赵郡王出兵江淮一事来看,即可知道尧君素和杜伏威之军战力不强,否则李密也不敢在大军压顶、内部混乱之际主动进攻了。这也就是说,尧君素和杜伏威极有可能在接下来的大战中,充当看客。”

经宇文士及这一说,李世民的思路更加清晰起来,他用手中的木杆一一指出地图上李密占据的淮北七郡,然后说道:“我有一事想不通,就是杨侗既然打的是李密,而且实力鼎盛,为什么不先攻克淮北七郡,而是让实力不济的尧君素和杜伏威挑起战争呢?这中间还隔着淮北七郡,万一尧君素和杜伏威惨败,李靖和谢映登又被王伯当挡在淮阳和汝阴,江淮大地岂不是尽数落入李密之手?如果是从鲁郡和琅邪出兵,同样是绕不开彭城郡的徐世绩,要是轻骑南下驰援,极有可能被徐世绩和李密联军剿杀。”

“杨侗已经对唐、楚、魏三朝进行了孤立,彼此之间几乎谁也帮不了谁,杨侗这时候不管是攻打大唐,还是征伐楚国林士弘、魏国李密,都能一步一步推进,我要是杨侗,而且攻打的是李密,一定先打下淮北七郡。实力强到他这地步,根本不需要尧君素、杜伏威去冒险,二将只需自保不失即可。然而最不应该动的两员大将反而行动了,这个杨侗到底在搞什么?”李世民心下十分不解。

一边的殷开山叹息道:“这就或许就是杨侗的高明之处了,他没有给尧、杜二将补充强军,其实是故意迷惑李密,给李密一种可以进军假象。可是李密却不知道杨侗除了陆上军队,隋朝的水军也不弱,当初高句丽不就是被杨侗的水军攻克平嚷城了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