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隋第三世 > 第489章:战幕再启

第489章:战幕再启(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薛世雄的五个儿子,个个了不起,薛氏在大隋之显赫令人侧目。

如今老大薛万述受封上将和伯爵,坐镇大隋最艰苦的且末郡,若是干出一番成绩,一个郡公怎么也跑不脱,搞不好还是国公;老二薛万淑也是上将和伯爵,不同的是他身为第四军主将,坐镇东北方向,前途不可限量。

老三老四就更了不起了,老三薛万均受封为右武卫大将军、藤国公,如今是第六军主将,随时可以挥师东进,斩李世民的后路;老四薛万彻受封为右骁卫大将军、邓国公,是第十军主将,坐镇临洮,负责防御巴蜀唐军和高原上的吐谷浑。

至于眼前这个薛氏老幺,亦是文武双全之辈,年纪不大,才二十出头,但经历却一点都不少,他干过西河郡守,将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当过将军,把梁师都收拾过一顿;现在固然被扔进了武学院,但这不是冷落,而是培养,这家伙在英明神武的皇帝麾下,迟早独当一面。

仔细一算,大隋的十大军团中,由薛氏兄弟担任主将的就有三个,老大和老幺也是军方之中前途无限的人。

事实上,早在隋军压营而来时,唐军的千架床弩便集中发威了,唐军不至于傻到给隋军调制的机会,强劲的巨箭以密集之势朝投石车方向发射。

但隋军也有准备,在器械之前布有一个巨盾方阵,每一面巨盾高一丈、宽丈五,其实也不是什么特殊资料,而是由竹片制成,外面蒙上两层熟牛皮,普通箭矢根本射不透那两层牛皮,床弩的箭矢威力强悍,固然能射穿牛皮,但很多箭矢都被竹片之间的缝隙卡住了,负责这个方阵的奴兵也不是傻子,他们用支架将竹盾固定好了,便退到一定的安全地带,哪怕箭矢能够穿透,破坏力却也大大的降低了,只有一些倒霉鬼被洞穿而来的箭矢钉死、刺伤。

竹盾阵是投石车的第一道防线,它本身也有防御上的设置,这些大隋巧匠大改后的投石车不仅把绞盘后置,增加了保护士兵的挡板,还用厚厚的牛皮包裹投石车的所有部位,一些比较脆弱的位置还覆上了铁皮,这样一来,即便是床弩的箭矢打到投石车上,但威力已经大减,就和普通箭矢钉在上面一样,不会造成致命伤害。这些防御的办法其实也相当简单,容易让人学了过去,但问题是不管是李渊,还是李密都没有足够的牛皮,他们想从北方游牧民族那里买也买不到,现在整个北方大地都是大隋的疆土,而和异族接壤的边境又有高大厚重的长城隔绝,商贩只能通过既定的关城出入,而这些开放的关口都由纪律严明的军纪控制,二李他们想走私很难很难。即便从一些不法商贩获得几张牛皮,那也是连制作士兵兵甲都不够,给投石车做罩衣,更是想都别想。

唐军一连发射了五轮床弩,侯君集期待的目光也变得了失望,这么集中发射,居然一架投石车都不倒,让他感到有点安慰的是盾阵有了松散之兆,他觉得这是一个好现象,于是接着来。关注的重心也放到了本身的防御之上,和唐军床弩可怜的成果相比,隋军投石车的成绩可谓是辉煌,持续几轮下来,唐营的营墙已经被砸出了一个个大豁口,仅是侯君集看到的就有十几处坍塌。

但这道防线尽管已经不再完整,可它依然还有微弱的防御力,如果放任不管,隋军肯定会由这些地方攻进来,虽说唐军还有后续防御,可比起营墙却是大大的不足,于是侯君集动用五千后勤兵,搬来巨木和石料,拼命修补坍塌的营墙。在督战军刀锋的逼迫下,后勤兵心惊胆颤的冒死修复。

说起来,杨善会最欣赏薛氏兄弟的地方,不是他们人人出类拔萃、前途无限,而是他们兄弟明事理、知进退、识时务!他们受封不久就一分为五,各自经营着自己的小家,虽没有搞出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但他们很少聚会,即使凑到一块也不全,他们无疑是明智、聪明的,导致杨恭仁杨师道兄弟、李靖李客师兄弟、麦孟才麦仲才兄弟、周绍祖周绍范兄弟、来氏兄弟……纷纷效仿。同样是一门双国公的裴氏父子,虽然还没有分,可裴仁基和裴行俨也各住各的府邸,跟分家没实质上的区别,而以裴行俨的人品、气度、个人成就,显然不会和异母幼弟裴行俭争夺父亲的产业。

这时,一块飞来的巨石砸中了正在修补的地方,几根刚刚打下的木柱被砸翻在地,石块将几个后勤兵脑袋砸碎后,贴地翻滚着向人群扫去,几十名后勤兵吓得掉头便逃。

尽管投石车是一次次的机械重复之前的动作,但隋军士兵的兴奋之情却始终没有消退,每看到一处营墙轰然坍塌,他们便爆发出一阵欢呼,接着热情高涨的操作投石车。

指挥塔上!

杨善会面无表情、全神贯注的关注着远处攻坚战,让他安排到身边的薛万备多次欲言又止,似乎有什么想说,但见到杨善会专注于战事,又不敢打扰!

“想问就问吧!”杨善会仿佛知道对方心有疑问一般,笑着说了一句。看着这个青年将领,心中十分感慨,也十分羡慕他的父亲薛世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