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铁骨 > 第104章 煌言(第三更,求推荐、求收藏)

第104章 煌言(第三更,求推荐、求收藏)(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子木所言甚是,我军分四路布署,一军镇守池州,以扼长江上游;一军拔于和阳,以固采石之要,一军出兵溧阳,如此既可窥以广德;一军直入宁国,以谋新安。子木以为,如此可好?”

“侍郎大人思虑周当,晚生拜服”

罗纶连忙下拜,张煌言亦起身回礼。而这种上下恭礼却是在郑氏帅帐之中见不到的。

“大人,虽说现在咱们努力巩固上游,但是南京方面的状况,却不得不让人忧心。”

罗蕴章蹙着眉头说道。

这首七律是他在那里提醒着自己,不可因为眼前的胜利而有丝毫松懈,南京还未攻克,犹不及太祖朱元璋定鼎称王,所谓“和阳草昧正艰难”,正是体认开创之初的艰难,因而他与部属研商接续的部署。

“大人,我们应再扩大抗清的局面,才能拱卫南京。”

其麾下的都督同知罗蕴章立即从其诗中读出了张煌言的心意,于是便在一旁建议道。

“对老夫的想法是,一面要向上游挺进,一面要镇守池州,以防生变。”

肯定罗蕴章意见的同时,张煌言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相比于郑成功,张煌言更擅于听取部下的意见。

“启禀大人,罗纶年轻识浅,心里有个想法不知是否得当?”

“子木有何良计,尽管直言。”

“标下以为江南自以江南、浙江两省为骨干,浙江为进入赣、闽的孔道,若能控制浙西,除可与浙北山寨义军结盟外,还可与郑王爷的水师相呼应,因此广德、新安,应为我军下一个目标。”

在罗纶说话的时候,张煌言听得极为专注,其间更是屡屡头点,赞同之意出于言表。

提出这番见解的是罗纶,江南省人,为罗蕴章的族侄。他为复明大业,屡到各地考察山川形势,郑成功屯兵瓜洲,他亟往镇江观变;张煌言先往南京,他沿江追赶,终于在仪真赶上了。虽说年青,可是罗纶却是任侠尚义之士,且性格也是直言无隐,正因如此,才会得到张煌言颇为器重,之前所发出的檄文,也是与他商议而定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