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迷失在一六二九 > 六九六 进击的毕老头 下

六九六 进击的毕老头 下(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李氏过门几年,却也没什么动静,一时间人们都说是他毕老爷自己不行。族里都打算要给他安排过继了,但李氏却不是那等甘心受人摆布的软弱女子,一方面应付着毕氏族人,一方面却又暗暗找了有“宜男之相”的女人送入老爷房中。如此努力年余,还真见到了成效——在毕自严四十七岁时,他才终于得了长男毕际壮,此后又过了足足七八年,长女毕际真和次子毕际有相继出生,再过九年,也就是去年,到老头子六十四岁时,居然又得了三子毕际孚。

虽然迟了点,好歹也算是有儿有女了,只是一般人家所谓的“爱孙不爱子”在毕自严这里便不成立了——他的大儿子今年才十八,虽然名为“毕际壮”,身体却很单薄瘦弱,此时在灯光下照着都显得摇摇欲坠,毕自严一向对他最是爱惜,问了几句身体,便连忙叫回去休息,惟恐吹了风,着了凉。

此后又打发走了其他“闲杂人等”,最后屋子里只剩下一位二夫人李氏陪伴在侧。李氏今年四十来岁,正是身体康健的时候。性格也十分的精明强干。前些日子毕自严下狱,儿子不顶用,多亏了李氏竭力周旋方才保住家宅平安。如今毕家内宅全靠她在坐镇,上下人等皆十分服气,就连毕自严也将她看作真正的贤内助,家中一应事务都与她商量——今晚特地回来,正是为此。

费了一些功夫,毕自严把他打算将女儿际真送去海南,先接受髡人几年“中学教育”,然后干脆拜个短毛女为师的计划告知了李氏——但仅仅只是告知而已。在这种事情上他作为一家之主享有绝对的权利,所以下午才直接和朱月月敲定,晚上专门回来通知一声,已经算是非常照顾李氏的情绪了。

…………

当天晚上,毕家府宅。

本来挂在门楣上的“尚书府”匾额已经取下,但最近却又重新拿出来藏在门房里,虽然还没挂上,却被反复擦得油光锃亮,重新上了好几遍大漆,就等着哪天老爷官复原职的消息一下,立马恢复旧观。

而随着一声“老爷回府!”的禀报,从门房到内院,从主人到奴仆,不顾春寒料峭,全都走了出来,站到院子里摆出了迎接的架势。

——别看毕自严在琼海镇诸人面前表现的温和随意,像个好好先生一样。可在他自己家里,在这些完全依赖于他的身份地位才能生存的人面前,他就是不折不扣的天——如果说之前还有人对这一点认识不深的话,那么经过前一段时期的跌宕起伏:毕自严从户部尚书位置上被逮拿下狱,又从狱中被放出,参与到琼镇谈判,到现在满京城上下都说老爷很快要复位,没准儿还能更进一步入阁……这段时间的人情冷暖变化,相信足够让任何一个毕府家人牢牢记住:是谁决定着他们的命运。

再加上最近一段时间毕自严始终没回家,从天津回来以后就一直待在真如寺里忙着钻研业务,今晚突然回来,在府里不大不小也算是引发了一场波澜。当毕自严从马车上下来时,便看到自家阖府老少都站在门前迎接,倒让他颇有些意外。

不过作为大老爷,毕自严在下人面前肯定要“端着点”,于是他一路上都面无表情的保持着形象,直到走进内院,看见自家三位夫人,四个子女——最小那个还在奶妈手里抱着,也都站在院子里迎候他时,方才放松面皮,显示出作为丈夫的关心与作为父亲的慈爱来。

“怎么都出来了?外面凉得很,赶紧进屋说话。”

一行人都进入堂屋,然后便是按照礼仪依次上来问候——作为走科举途径升上来的文官家族,毕家在礼法方面自然是极为重视。此刻毕自严虽然心中有事,却也耐下性子一一与她们应答,包括大夫人胡氏,二夫人李氏,三夫人吴氏,长子毕际壮,长女毕际真,次子毕际有……最后一个小儿子毕际孚还在襁褓之中,那就不必要求了。

待得众人行礼已毕,都站在那里等着老爷训话时,毕自严看看他们,在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自己这辈子,在仕途学问上都还算顺利,可唯独在子嗣上颇为艰难:原配夫人胡氏,当初也是少年夫妻,彼此间十分恩爱,自己原打算与她白首一生,即使婚后多年一直未曾生育,也一直顶着压力,坚持不肯纳妾。直到四十岁后,胡氏自己实在顶不下去,方才不得不松口,纳了个良妾李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