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迷失在一六二九 > 四七四 把大市场开到北京去!

四七四 把大市场开到北京去!(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肖朗一上来就摆明了自己的态度,也得到了几个人的附和,在他们看来对于大明根本不必那么客气,反正这是一个迟早要灭亡的朝代,即使不想与它为敌,也没必要象前任委员会那样对其几乎是有求必应,待在海岛上安心发展,等它完蛋后去接收遗产就好了。

不过也有人想法与其相反的,比如茱莉,胡雯,林锋,以及石亦生等过去与大明打交道较多的人,都主张不要这么生硬的对待明使——这两个太监虽然不代表朝廷,却也能算是皇帝的使者了。眼下与他们的关系还不错,平白无故为这种小事败坏掉,岂不白白浪费了先前的努力?

另一方面,作为大明帝都,北京城的商贸圈子可不是那么好进的。他们先前虽然几次放船到天津,但想在那里建立一个正式商品转运点的努力一直很难实现。而眼下既然是紫禁城里面有求于这边,正好可以正大光明把海南——天津——北京的贸易航路建立起来。

只用几船蔬菜作为敲门砖,便能进入北京市场,那简直太便宜了!

但俗话说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形成路——海上航线也是如此。自打琼海军的船几次三番从海南直奔天津靠岸之后,当地人也开始正视这条海路的便捷了。两位太监持着京城里大员的手书到来,在这边很容易便找到了一条船,扬帆起航,虽然速度不像琼海军的纵帆船那么惊人,却也总算一路顺风的到了海南岛……

下得船来,两人到处询问琼海军首脑,听说在这短短个把月内竟然全部换了一批,两个人顿时一身冷汗,还以为这里发生政变了,不知道自己小命能不能保住——和先前王璞一样,看来明朝人的想法都差不多。

不过后来这边派了和他们熟悉的茱莉与林锋二人出面交流,总算澄清误会,大家正式坐下来谈判。曹如意拿出钱谦益的书信,并说明来意。海南岛上的大伙儿这才知道,他们为陈涛送去的那区区两船果蔬,居然会在京城里引发了如此巨大风波,并且还惹出这么一档子事情来……

按照惯例,在岛上的委员会成员都要聚在一起商讨此事,其他人虽然也有权利参加会议并发表意见。不过大多数人平时都懒得来的,毕竟所谓“委员会”的权力主要在于管理各种杂务琐事,如果事不关己,愿意这样浪费时间的人不是很多。

从前还有几个对集体事务感兴趣的闲人,如今却都成为委员会正式成员了。而上一届委员由于老爷子说要尽量锻炼新成员,也大都不在这种时候露面——只有胡雯例外,只要有时间她都尽量抽空参加此类会议。

会议开始后,肖朗对那两位太监的要求立即表明了反对意见——他们压根儿没想过要付钱,依然是打着想要让这边“进贡”的念头。总觉得堂堂大明天朝,要你短毛几船蔬菜不算过份吧?

殊不知这边都是习惯用市场经济头脑考虑问题的人,对于大明的权威也从没什么畏惧之心。如果是上一届管理委员,还普遍对明帝国抱有相当好感,对于大明的一些额外要求也还可能接受。但这一届新选上来的却大都属于实用派,看问题很直接:有没有好处?没好处的事情坚决不干!

首先询问起农业组和海军两方面同志的态度,毕竟提供蔬菜以及相关运输是他们直接负责。一番咨询下来,吴有福和王若彬对于向北方额外多提供一批蔬菜水果都持无所谓态度——反正他们本来就要定时定量向山东威海那边输送补给。到时候只需要把补给船队的规模放大一点,安排几条船跑远一点,很容易就能抵达天津。

技术上不成问题,那就要看经济以及政治上是否值得这样做了,对此参与讨论的人中出现了两种意见:

“一点蔬菜是不值钱,可这样张口就白要,未免太拿自己当回事了。况且我们的纵帆船也不可能老用来干这种事情,叫我说让他们滚蛋算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